,也反而往往是很高的。
再后来就是通过一步步完善这种用“借”取代“给”的方式,而衍生出了更多奇奇怪怪的操作。
好比拍卖,也好比典当。
武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国库里其实是没有多少钱的,他当时还不知道他老爹都把钱都搞到了哪里去,只能看着所剩无几的内库焦头烂额。最后连登基大典上的龙袍,都是……改自他爹只穿过一次的旧衣。
不是做不起新的,而是武帝想把钱省下来用到改善民生中更需要用钱的地方。
就是在这个时候,慧根大师千里迢迢从六台山带着弟子赶到了雍畿京城,一边开坛讲佛,一边就像是变魔术一般,给他急需用钱的皇兄,送去了一笔不可思议的财富。
“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多,”在那个年月还算年轻的慧根大师这样对武帝道,“只要皇兄能保证这钱都用在天下苍生之上,就都给你吧。”
他爱赚钱,却从不贪钱。
这大概也是一种境界。
顾乔仰头看着眼前金灿灿的大师,十分地敬佩。多年后,他在根据自己的手记写回忆的时候,才意识到,他曾经只是想做官,想青史留名,想光宗耀祖,真正让他意识到他不只想做官,还想做一个好官的时间点,就是在这一刻。
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甚至被武帝称为浑身充满铜臭味的大师,在某个只道当时是寻常的早上走了进来,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冲击。
作者有话要说:历史上,典当、存钱保管等理念,确实是发源于寺庙。
至于最初到底是哪位高僧起了这么一个神奇的想法,那就不得而知了。文中的慧根大师是编造的,请勿当真,么么哒。
第五十二章
慧根大师来了之后,顾乔就很有眼色地先告退了。
偌大的宫殿里只剩下了武帝、太子以及慧根大师,三人到底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一如谁也不知道在太子送慧根大师这位族叔去提前准备好的禅房休息时,他又与慧根大师说了什么。
顾乔没有问,不过他大概能猜到他们谈话的主题。
有武帝时,三人讨论的无外乎只可能是那个特别沉得住气的幕后黑手,武帝想要解决对方的迫切之心是如此明显,没能在承仁行宫成事已经让武帝很恼火了,现下“途径”六台山,指不定武帝又有了什么鬼才主意。他需要人来配合他,而在六台山乃至全国都十分有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