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家电城的销售额也是一天比一天高。
最后一天四家门店总销售额,居然超过了320多万,第二天也过了260万。
就差170万,三天总营业额就得过千万。
不仅家电公司上上下下欣喜不已,楚家其他公司的员工,也是欢呼和羡慕。
等东方日报把开业三天的业绩报道出来,凭借每天将近300万的销售数量,全港基本上都知道了,楚向前又掌握了个下金蛋的公司。
一时间,不少有钱人都起了模仿的心思。
楚向前对此也无可奈何,虽然可以动用社团和鬼佬去找麻烦,但这手段真用了,人家也可以不讲规矩。
好在拼成本的话,楚向前确实不怕。
而三天的业绩报道出来后,也刺激了那些消息滞后,或者可买可不买的人,在开业三天后,年前的7天里逛楚氏家电城。
以至于年前这段时间里,楚向前不得不用飞机空运,卖的最好的几种家电回港。
顿时摊薄了他的利润,不过利润减少,也比断货来的好。
一旦断货,不仅影响声誉,也等于给了同行喘息的机会。
毕竟年前本来就是销售旺季。
而且楚向前故意让报社,把因为货物卖的太好,不得不动用空运的消息报道出去。
又吸引了更多的人进入电器城。
而且几次营销,也真正让绝大部分港人知道,楚家的电器确实比其他人的便宜。
甚至为了打击同行的信心,楚向前还让报社报道为什么楚氏电器会卖的比同行便宜。
当然,他没全说,但仅仅直接找品牌商直接进货,减少中间商,船运又降低成本。
加上二十几家本地、国外电器品牌集中销售,在场地和管理成本上又能降低一些,就让港人明白,楚向前为什么有底气和人打价格战。
看到这报道的同行,还真有电器行的老板宁愿亏一点,早点清仓挽回损失。
这消息再经东方日报的记者报道后,其他同行那是一边骂楚向前,一边咬牙也跟进。
只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想清仓只有前年这五六天。.
有人哐哐哐的几天就卖光,争取早点收回资金,免得过年都不自在。
像是乐家百货,干脆降价20%,一边清仓一边吸引顾客上门,只要买完电器再买其他的,乐家百货亏的钱其实也不算多。
但年底的盈利报表就不好看了。
同样有人犹犹豫豫,觉得楚向前在胡扯,成本不可能有他说的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