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出相应的奖赏。”
“甚至,徒弟出师后的前几年做活所得的工钱,老师傅也能有一笔抽成。”
这年头的手艺人都忌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所以,想学手艺你得先给师傅当好几年学徒,当牛做马的把师傅伺候高兴了,师傅才会传你手艺。
而现在的李家军可没那么长时间去等老师傅慢慢考验徒弟。
但空口白牙就想让人把安家立命的手艺传出去,那肯定是不行的。
伱得加钱!
赵科闻言,当即点头表示明白。
“属下明白,将军英明!”
李奕微微颔首,两人继续并列前行。
忽然,李奕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开口说道。
“舅父你记一下,接下来我们的兵工厂中,可以尝试着采用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分工生产。”
“我们不需要工匠学会军械生产的全过程,没那个必要,只要他们能学会并熟练掌握其中一个流程就可以。”
“只要我们能严格把控零部件的尺寸和质量,哪怕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分开生产的,到了最后也能进行统一组装。”
“如此一来的话,我们所需要的就只是简单接受过基础培训,并熟练掌握一个生产流程的工人,而非掌握全部流程工匠。”
“工人可要比工匠好培养的多了!”
“如此的话,当是可以解决兵工厂缺人的难题!”
赵科闻言,点头表示明白。
紧接着,李奕又提出了用绩效核算工钱的方法。
俗称计件!
俗话说的好,计时不要脸,计件不要命。
想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那通过绩效考核来核算工钱,绝对是最有效的方法。
赵科再次用力点头。
……
满清咸丰元年,西历1851年,三月二十日。
永安城外二十里,清军营门处。
李星沅这个钦差大臣跪在最前面,而在他的身后,向荣,周天爵,李能臣,秦定三等人分跪两侧。
而在他们面前,则是摆着一张香案。
香炉内三缕青烟袅袅升起。
一名穿着黄马甲的御前侍卫手持明黄色的圣旨,站在所有人面前,朗声说道。
“钦差大臣李星沅接旨!”
李星沅在地上磕了个头,然后朗声道。
“微臣接旨!”
他的话音落下,只见那前来宣旨的御前侍卫打开手中的明黄色卷轴,然后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