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听着这话有点耳熟,一时却没想起来在哪儿听过类似的话。
赵璩便反问道:“他纳了个女真人为妾,就有投金的嫌疑了?
那乌古论氏做了他的女人,乌古论一族是不是也有投宋的嫌疑啊?
新金为何还要重用乌古论一族呢?”
赵璩的意思是,我们在这儿疑神疑鬼的就给人编排罪名,是不是太没肚量了?
人家新金也没说因为乌古论家有个女儿跟了我宋国大臣,就对乌古论一族提防戒备啊。
难道我大宋的胸襟,还不如一群野蛮吗?
孰料,吕柱维却逮住了道理,理直气壮地道:“监国,这不正说明,杨沅有可能投靠了金人吗?”
吏部左选郎中李建武忙也出班奏道:“我吏部考核官员,嫌疑不清者,亦有疑则慎用的规矩。
杨沅既然引起这么多大臣分岐,可见其身份立场还是存在疑虑的,回避要职,下官以为是应该的。”
“下官附议!”
“下官附议!”
底下又是一群随声附和的,总的来说,赞同把杨沅弄去闲衙门养老的占了绝大多数。
因为杨沅这人的所作所为……
真的不招官喜欢。
不过,虽然赞成的人多,可是他们编排杨沅的理由毕竟是“我风闻,我分析,我觉得……”
没有半点实据。
因此双方斗了十几个回合,却也争不出个结果来。
赵璩便道:“罢了,一日之间,此事也争执不出个结果。众大臣有何见解,可以形成奏本,待本王转呈陛下御览圣断。
且收了吕、叶两位学士的奏本,此置暂且搁议。众大臣谁人还有本奏?”
这时,那等着述职的地方大员已经站的脚酸,再不活动一下都快站不住了。
他赶紧出班,捧笏高呼道:“江陵知府杨文靖奏职!”
……
朝会之后,百官散朝,一起往宫外走。
今日在朝堂之上旗帜鲜明地赞成把杨沅调往闲职的一众官员犹自高谈阔论。
在这些高谈阔论者身边,便汇聚了一群群的人,以他为中心,一边往外走,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
哪怕是和杨沅没有利害关系,也不是因为杨沅和百官的“格格不入”而对他产生排斥的,大多也觉得把他调去闲职是正确的。
既然有嫌疑,当然应该回避重要职位,错了么?
还真不能说,他们的看法不对。一些心知这只是党争借口的官员,却也不好直言。
这种事,除非你已经撕破了脸,否则就不能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