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一个家丁反应快,一棍就戳在了他的小腿上。
樊实痛呼一声倒在地上,眼见又是一棍戳来,急忙一个“懒驴打滚”,滚到了牌坊外面,那根棍子这才罢手。
樊实痛的眼泪都下来了,忍了半晌,才一瘸一拐地站起来。
眼见如此情形,实在不敢越界,便和邓大娘隔着石牌坊叫骂起来。
他们骂人本就什么污言秽语张口就来,这时又气又恨,更是毫无遮掩,骂的不仅恶毒,而且肮脏无比。
本来一些人家跑过来看热闹,结果那污言秽语连他们这些围观者都听不得了,急急掩耳走避。
有小孩子跑来围观的,更是被家人拎着耳朵急急带走了。
仁美坊属于左一北厢,左一北厢的厢公所里,薛良如今就在此任职。
得了杨家报来的消息,薛良立即就抖擞起来,马上呼朋唤友。
很快,街子、行官、厢典、铺丁,就被他找来一大群人,呼啦啦地往仁美坊赶去。
他那亲外甥陆亚现在掌理着一支庞大的船队,每次出海归来,哪个船员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陆家和薛家不知多少人都得了济,薛良的二儿子、三儿子乃至他这边几个亲戚家的孩子,也都被引荐到船队做事了。
那可是肥差,多少人家打破头都抢不到的位置。
可这一切依赖谁啊?
若不是杨家,哪有他们的好日子过。
现在杨家就这么点小事儿让他帮忙,还有不头拱地的道理?
现在薛良有了钱,平时也没少请厢公所里的同僚吃喝,大家都欠着他人情,自然是一呼百应。
大家都没事先商量,只是在去时路上随意议论几句,就想出了不下十数种整治樊家人的办法。
等他们赶到仁美坊,一听樊家三口骂的那叫一个恶臭不堪,厢典董一行就笑了。
“大家肃静,肃静,我听听,他们都是怎么骂的。”
厢典是负责与诉讼有关的法条援引、解释的。
地方上的轻微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不值当的去县衙打官司的,诸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等,都是他负责调解、处理的。
“骂詈罪,笞一十。”
董一行刚说完,行官郝正就立即用炭笔记了下来。
“咦?辱骂官员,再笞一十。”
郝正继续记。
“骂人‘绝后’,一十。”
“骂人‘不得好死’,一十。”
“一十。”
“一十……”
古时候,骂人也是犯法的。只不过和现代一样,如果后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