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金军和徐州金军马上联起手来,与掩杀过来的“两天一青云”三方联军又杀在了一起。
由此,整个战场就从灵壁山区扩大到了整个灵壁地区。
双方陆续赶赴此地的兵马,在遇到敌军之后便就地投入战斗。
而双方都有兵马不断从各地赶来参战,战场形势因此变得一团糟。
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敌前我后,敌后我前……
至此,双方主帅已经失去了统一指挥的可能。
他们甚至不知道哪里有自己的人,属于哪一支部队。
泗州游奕军统制罗鑫本是距灵壁最近,完全有能力趁金兵合围尚未完成的机会,把被困禁军解救出来的。
可他却与灵壁背道而驰,跑到东边的静海清剿在那一带活动的一千余人的金国签军去了。
等他赶到静海的时候,那支金军早已不见了踪影。
罗统制并未因此返回,而是继续往东,赶往青阳镇方向。
杨沅派出的信使一路寻觅,却始终没有找到他们的踪影。
……
淮西战场上,西路军统帅邵宏渊此时业已察觉了金军的异动。
从他收到的情报来看,很多宋国的西路军队伍突然失去了对手。
原本和他们打的如火如荼的金兵,在一番故布疑阵之后,便连夜脱离了战场,下落不明。
这让邵宏渊大为警惕,他一面命令各路宋军原地待命,不得妄动,一面派出斥候,搜索金人消息。
同时,建康那边他也派快马回去报信,提防金人偷家。
很快,邵宏渊就得到了准确消息,脱离战斗的金军正向淮东战场转移。
淮东战场发生了什么事?
难道是李显忠势如破竹,重挫了金军,而且困住了金国的什么重要人物,所以淮西金军才会狂奔往赴前去施救?
邵宏渊正疑惑间,便收到了李显忠的军书。
邵宏渊这才明白淮西战场上的金军反应为何如此古怪。
由于东路军和西路军是两淮地区的两大战场主力,两军统帅是平级,不存在隶属关系,因此李显忠是无法向邵宏渊下令的。
他派人送军书来,是阐明情况,请求邵宏渊及时调兵支援。
邵宏渊击鼓聚将,把淮东局势说了一遍,但赴援淮东却遭到了很多西路军将领的反对。
西路军以屯驻军为主,而且西路军有自己负责的战区。
东路军中的屯驻军都不愿意第一时间驰援李显忠,为禁军去啃金兵的硬骨头,更不要说西路军了。
而且,淮东淮西并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