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发言的内容先是总结了李暮先前抛出的一些理论,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到一众专家教授夸赞。
看得刘泽和汪洋一顿后悔,刚刚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
待五人依次发言完,一众专家教授各自也开始讨论。
这种讨论当然不是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那过不了多久实验室就和菜市场没啥区别了。
黄新华先开了个头,然后由下一位专家发言,或肯定或否定,集思广益,推断出最正确的方案:
“我看可以利用真空环境去加热硅片,使原子或分子从硅片表面溢出,从而在衬底上生长出薄膜。”
“也可以从化学方面考虑,使用气态物质在硅片表面发生反应,然后去形成稳定的固态薄膜。”
……
在众人发言的时候,李暮和王娅几人一样,安静地坐旁上,拿着笔不停地记着笔记。
他记得事无巨细,除了某个教授说急眼了蹦出的家乡话没听懂,基本都记了下来。
这不是在装好学生,而是必要的准备。
一群专家教授聚在一起集思广益,说不定就能提出什么思路,和他手里的资料对上。
到时候就能拿出来当作自己提出理论的依据。
黄新华到时不时地问他:“李暮,你怎么看?”
他又不是元芳,能怎么看。
“黄教授,我看刚刚那位专家说得不错……”李暮拿着笔记就背,让黄新华也无可奈何。
实在是笔记上没法回答的问题,他就根据那些教授的正确思路,稍稍往后延伸一些:
“气态粒子以基本无碰撞的直线运动飞速传送至基片,到达基片表面的粒子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吸附在基片……”
反正主打一个挤牙膏式发言,你不问我就不说,你问我就说的一点。
……
理论讨论一直持续到下午,一众专家教授茶水都喝了五六杯,肚子都得咕咕叫。
不过成果十分喜人,大致的方向在李暮的有意引导下已经被讨论出来。
接下来就是不断地完善、补充。
……
时间一晃过去三天。
见识到了一众专家教授们群策群力的效果后,李暮对搞出大规模集成电路信心更强了许多。
他甚至有一个荒诞的念头:“说不定真能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搞出来。”
之所以觉得荒诞,是因为m帝要搞出来都还需要6年时间,而夏国原定历史上十二年后才能研制成功。
可仔细想想,有他开挂好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