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吗?”
直接拿出配方,显然不行,不过“碰巧”找对一两处配比比例,也很合理吧。
“可以,这有什么,老蒋,快,再准备一份实验材料!”彭时录当即道。
其他原本要离开的专家和教授们,听到这话,也纷纷地停下了脚步,看向李暮。
他们知道李暮的理论能力十分强悍,但来了原子能动力研究所那么久,除了指导之外,还真没见过他上手实验。
如今有机会,当然要见识见识。
众人笑道:“李顾问,我们学习学习,您不介意吧?”
……
实验室内。
李暮准备好实验用具,然后开始准备前提同业,将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以近于1:2的比例混合。
1:2这个比例,是获得理想的磁性纳米颗粒所采用的的关键参数。
为了避免一次直接成功,所以他使用的是近于。
随后,控制温度和ph值条件,资料中的的数据分别是55c~60c和9,他把这两个数字往上稍稍提升一些,然后加入过量的氨水和naoh溶液,开始高速搅拌。
……
如果说彭时录做实验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可靠的话,那么李暮的实验,全程给人的感觉就是精准而又迅速,带着一种行云流水的美感。
从开始实验,到最后的磁流体形成,机会没有一刻的停顿,让人目不暇接。
直到最后,李暮开始清理实验用具,他们才回过神来,看向制备完成的磁流体,神色各异。
经验告诉他们,这不可能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可感觉上,他们又觉得,好像能成功。
彭时录看了看李暮一眼,想了想,道:“我来进行检测吧,看看效果怎么样。”
说罢,他便走上前,再次使用显微镜观察。
只是刚刚看了一眼,他就忍不住发出“咦~”的一声惊呼,连忙调整物镜和目镜,以便更加细致地对磁流体进行检测。
过了许久,彭时录才抬起头,感叹道:“不愧是李顾问,仅仅一次实验,成果就远超我们前面一百多次。”
“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功,但这次的成品数据,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这个数据拟定一个范围区间,然后进行实验,我估计,用不了多少次,就能找到最合适的比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