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摊,在后来又迁至南横街。
公私合营后,依旧名声响亮,以“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粘,汤浓厚而醇厚”著名。
李暮点了一碗卤煮火烧,一尝,味道果真不错。
虽然比起后世还有所差距,但也少了许多科技与恨活的担忧。
吃惯了饭堂伙食的他,一连干了八大碗,才满足地拍了拍肚子,又和老板打包了几份准备带回去大杂院,给李奶奶等人尝尝。
付钱的时候,老板看见李暮一个人吃了八大碗,还打包了好几份,不由惊讶地竖起大拇指,道:“您这饭量,那真是吃嘛嘛香!”
当然,比起饭量,他更佩服地是李暮的阔气。
一掏兜,拿出来的一小叠10快的钞票,看得他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
手里能拿这么多钱的人,那肯定不是一般人。
“吃得多一些而已,您这卤煮火烧也确实做得不错,入口软糯而不失劲道,一口汤味道浓郁,回味悠长。”李暮笑了笑,面对老板的攀谈也没有表现出什么高人一等的倨傲,赞道。
他首先是人民的一员,然后才是学者,是顾问,是科学家。
大家都是社会的建设者,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那套东西早在国家成立之际,便被打得粉碎了。
老板谈兴更高,自豪道:“我这小肠陈饭庄那可是京都的老字号了……”
见到老板大谈特谈自家饭庄的历史,李暮也没有着急走,而是耐心地听着,不时还点头附和。
待对方说完后,他开口道:“不过我觉得,老是按照以前的吃法,再好吃吃久了也难免有点腻歪。”
“要是能搞个卤煮火锅,大家伙一起围着吃,说不定味道更好呢。”“哦,您详细说说?”老板一听,来了兴趣,急忙问道。
换做是旁人这么说,他早就一口唾沫撵出去了。
但李暮出手阔绰,又气质不俗,一看便是非常人,他有心结交,自然对之恭敬有加。
李暮也起了兴致,道:
“所谓卤煮火锅,和普通卤煮自然有所区别,以火锅的形式上桌,让顾客边煮边吃,既能保持食物的热度和新鲜感,又能吃得热热闹闹。”
“而且火锅的烹饪方式,还能让调料和香料更好地渗透到食材中,使得味道更佳浓郁醇厚。”
“此外,还可以让顾客自己选择食材的搭配,五肉、猪心、猪肺、肚片,以及各种蔬菜,想吃什么便吃什么。”
随着他一步步地解释,老板的眼睛越来越亮。
待李暮说完后,更是直接道:“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