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开始在各大研究院和学校普及,并且都接入了网络,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地还是会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研究分出去。
吴有望笑咪咪道:“那可不好说,未来半导体研究所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而且有你这个活招牌在,哪怕是国科院其他领域的研究所,对大家来说,也没有我们所的吸引力强。”
李暮一想,好像还真是。
……
将大马力柴油发动机的图纸交给吴有望后。
李暮来到饭堂,解决完晚饭的问题。
晚上又待了两个小时,在各个实验室溜达。
不过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到了9点多,便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回到特楼。
刚要进大门,便被警卫叫住,道:“李顾问,有您的信。”
“谢谢,辛苦了。”李暮接过信封,一边往家里走。
信是西南农学院的林志周送来的。
在上次他有意无意地提出水稻品种改良的思路后,成功将对方的兴趣引到了这上面。
在信中对方还直接表明,根据他的一些想法做了些尝试。
……
进到家中的同时,李暮也看完了信件。
说实话,他还挺佩服林志周的行动力的。本来他打算的是循序渐进,慢慢抛出信息,引起对方的兴趣,然后再借他的手去尝试种植。
没想到对方的行动力这么高,有了点想法就去实验了。
要知道这可是作物栽培,实验周期至少都是以月为单位,一旦失败所有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既然林教授都开始研究了,那我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李暮想了想,决定多给出对方一些培育上的思路。
当然,不可能具体到给出一份培育计划那么夸张。
只能给一些珍珠矮适合的培养条件建议,以及水质管理、肥料使用和日照时间等方面的意见。
一封信,写了七八张信纸,除了开头的寒暄外,基本都是对珍珠矮栽培的想法。
“希望您能够培育出珍珠矮来。”李暮将信放入信封,然后贴好邮戳,心中默默想道。
对于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他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投入到这项事业当中,只能交由别人来完成了。
……
没有多等,李暮很快拿着信去了一趟楼下,让警卫帮忙给自己送去邮局。
做完这些,他又回到家中。
正准备打算去书房看会儿书,忽然,客厅里的电话“叮铃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