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说他们要留在京都进行研究。
后者自然乐见其成。
甚至还提议道:
“要不把诸位教授的家里人都调来京都,免得大家和亲人分居两地,回家也能方便些。”
但凡是重要的研究项目,动辄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起步。
像是战斗机,就更久了,没个三年都不可能拿出点像样的东西出来。
这么久的时间,一直和家人分居,显然不太现实。
“如果可以的话,当然再好不过,只是到时恐怕要麻烦唐院长您照顾了。”黄之前等人也有这个想法,所以没有拒绝。
虽说即便家人来了京都,他们一年到头还是未必能见上几次。
可离得近一些,总归是好的。
……
在征询过一众教授的意见之后。
唐燕捷很快兴冲冲地离去,模样像极了要去打一场硬仗。
不过说是硬仗也差不多。
毕竟要从许多单位手里抢人,哪怕他是航空院的院长,都得费些口舍才行。
这边,留下的李暮继续和黄之前等人商量关于威龙-1战斗机的研制计划。
不过说计划,其实还为时尚早。
李暮道:
“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和工业基础,其实还不能满足我们的研制要求,所以我们首先得突破一些工艺方面的问题。”
“比如我们国内的龙门铣床技术,至今还都是引进的技术,存在严重落后的状况。”
“为了弥补这些技术工艺方面的不足,我们需要完成许多突破,才能够为战斗机的诞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说有黄之前等12人的加入,但威龙-1战斗机的研制团队,目前来看人员还是有些不足。
因为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龙门铣床,仅仅只是航空机床的一部分,还有数控龙门铣床和重型卧式车床。
但即便解决了这个,也还有更多的难题在等着他们。
柔性工装技术、喷丸成型技术、真空熔炼技术、熔模铸造工艺……
一个个技术工艺,都是曾经无数科研工作者用尽半生心血才得以突破的难题。
“李顾问,我知道有一位教授,在龙门铣床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如果您觉得能行的话,我写封信让他过来。”黄之前当即道。
他一开口,其他的教授们也纷纷表示可以摇人过来帮忙。
对此李暮当然也不会拒绝,将他们推荐的人一一记下,等回头再让唐燕捷出面去邀请。
紧接着。
他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