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来的汉人就成了消耗口粮的累赘。”
“尚婢婢把这些人给我们,不仅能借到足够的粮食,还能减少一批消耗粮食的累赘,何乐而不为?”
刘继隆说服了张昶,张昶闻言点头:“如果真的能救回这些受苦的百姓,那倒是最好不过。”
他这般说着,军营门口方向也有一道身影骑马而来。
刘继隆向那身影看去,只见崔恕骑马来到校台一侧翻身下马,快步走上校台,来到自己面前作揖。
“果毅,抚恤和犒赏都弄好了。”
崔恕将这段日子他忙碌的事情汇报出来,刘继隆闻言也舒缓了一口气:“有几户烈属愿意搬来?”
这些日子,他从未忘记抚恤和犒赏的事情,抚恤的标准是每户五贯。
五贯钱在河西不算多,哪怕刚过秋收,这点钱最多够五口人家吃半年罢了。
因此抚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刘继隆准备拉拢这些没了顶梁柱的烈属。
“还剩多少钱财?”
刘继隆询问崔恕,张昶等人也都凑了上来。
“不多,仅存三百二十四贯。”
崔恕说着擦了擦汗,刘继隆却大手一挥:“把钱都犒赏给弟兄们。”
“谢果毅!”听到有犒赏,张昶他们纷纷咧嘴作揖,只有崔恕脸色一苦。
“果毅,这钱都光了,再犒赏就只能犒赏粮食了。”
崔恕给刘继隆提醒,刘继隆却不在意:“无碍,反正山丹也没什么需要钱的地方。”
他这话倒也不假,毕竟山丹是军镇,基本靠张掖和其它州补贴,发动百姓干活也是发粮食,不用发钱。
唯一需要发钱的,便是对军中将士的犒赏,但这点也可以用粮食来代替。
“烈属和军属,春后不论有几户来山丹,都要统计好。”
“是……”
刘继隆交代着,随后带着崔恕简单巡视一下军营。
在军营内,教场上的兵卒正在进行注意训练和纪律训练。
纪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回鹘入寇那次,倘若回鹘人的纪律足够强,也不会被刘继隆八百精骑冲一阵就落荒而逃。
当然,训练纪律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让兵卒分清楚基本的左右。
这点刘继隆用了老办法,左右以手臂拴麻布和不拴来区分。
当然,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真正从根本解决问题的手段,是解决军队的文盲问题。
河西失陷近百年,普通的百姓根本不会说大唐官话,更别说书写汉字了。
摆在刘继隆面前的有许多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