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了。
“若有五万匹绢帛,想必山南道及剑南道的将士必然奋勇杀敌,陛下圣明!”
裴休作揖夸赞李忱,而李忱却只能摆手:“快些传令,莫要让武、宕二州吐蕃有犯边之机!”
“臣领旨!”裴休领旨退下,而令狐綯与崔铉,及王宗实等人也先后退出了紫宸殿。
眼见他们先后离去,李忱却坐在金台上久久不曾离去。冗兵之害,他又何尝不知,北司在神策军大肆吃空额,安插子弟的事情,他更是清楚。
他想解决神策军的空额,就得先解决宦官,而解决宦官,必须要解决四贵及宦官之中的几大家族。
如果不把他们解决,就无法获得一支强军,自然无法对天下各镇削减兵额。
想到这里,李忱来回渡步,随后对殿内一名宦官道:“传翰林学士、京兆尹韦澳携诗册前来!”
“奴婢领谕……”
宦官闻言退出紫宸殿,过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见宦官带着一名四旬年纪的官员走入紫宸殿内。
眼见韦澳到来,李忱并不着急,而是看向他手中:“诗册可曾带来?”
“陛下,诗册在此。”
韦澳双手呈上诗词,李忱却并未接过,而是满意颔首道;“朕近来对许多诗句不解,劳韦翰林为朕解惑。”
“臣乐意之至。”
李忱说罢,便往偏殿走去,而韦澳与宦官紧紧跟随。
三人来到偏殿前,李忱却看向那名宦官,皱眉道:“朕与韦翰林论诗词,你懂什么?在此待着!”
“奴婢领谕……”宦官连忙收回跨出的脚,站在原地为二人望风。
与此同时,李忱却带着韦澳走入偏殿之中。
二人开始朗声讨论诗词,宦官时不时往偏殿内看去,眼见没有什么不对,当即也放下心来,渐渐神游天外而去。
倒是在他神游天外的时候,偏殿内的李忱看了看殿门,确定那宦官不曾关注后,这才压低声音道:
“韦翰林,朕欲除宦,可有良策?”
韦澳闻言愕然,他没想到皇帝召自己前来,竟然是想着剪除宦官。
好在他虽然愣住,但反应极快,连忙压声道:“臣以为,若与朝臣商议,恐难保密,难免招致太和九年(甘露寺之变)之祸。”
“臣以为,不如就宦官中择其有才识者,与之密谋如何?”
“不妥……”李忱皱眉否决,又解释道:“朕已经试过,然群宦之中,难有忠臣!”
眼见韦澳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李忱只能摇头,随后专心与他畅聊诗句。
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