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也来不及反应。”
“如今的西川,早就不是韦南康(韦皋)所在时的西川了。”
“等他们整顿兵马前来,宕州已经被我们收复了。”
自大唐与南诏议和以来,剑南道武备废弛,二十余年不经兵祸,早就不是韦皋、李德裕时期的劲旅了。
长安那群家伙,地图一摊,便以为天下是平地,随便一指就能收复失地。
实际情况是,从剑南道进攻宕州,难度不比开元年间进攻石堡城要轻松。
等山南道和剑南道的兵马并进,自己早就收复武、宕二州,从容进攻岷州去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尚铎罗开口道:“你率精骑驰往良恭,若是能说降,最好不过。”
“末将领命!”尚铎罗颔首应下,随后策马前往前军,率领八百精骑驰往良恭县。
不多时,太阳西斜,刘继隆也下令扎营。
五千多人延绵六里,在碧玉河谷中扎营休整。
斛斯光放出了足够多的塘兵,抢占了两侧山脉的高点,以防大军被袭。
一夜无事,翌日大军继续向良恭开拔,而尚铎罗迟迟没有传回消息。
直至午时(11点),才有精骑返回禀告了前方情况。
良恭城内有番兵二百拒绝投降,妄图仰仗地理坚守。
尚铎罗劝降一夜,发现事不可为,这才派人告知刘继隆。
刘继隆闻言,当即看向斛斯光道:“传令大军急行,两个时辰后必须赶到十五里外的良恭城,天黑前拿下它!”
“末将领命!”斛斯光应下,随后吩咐甲士、民夫给挽马喂食精料,催促它们驰往良恭。
不到两个时辰,刘继隆便率领大军看见了前方的良恭城。
良恭城建造在碧玉河北岸,地势陡峭,好似一座关隘阻断了前路。
城内西门有渡桥通往南岸,南岸有着大片耕地,而整条河段只有良恭能搭建渡桥,所以陇西军必须攻下良恭。
良恭城并不大,南北宽不过百步,城内居住的人口想必不多。
“刺史!”
尚铎罗策马返回本阵,对刘继隆作揖道:“这群杀才不愿投降!”
“不降就不降,现在他们不降,稍后他们就没有机会了。”
眼见良恭还不投降,刘继隆目光瞥向斛斯光,斛斯光心领神会,当即拔刀下令:
“投石机前移布阵,民夫掘石,甲兵操作,天黑前必须拿下良恭城!”
弄地图耽搁了更新,抱歉抱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