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搞清楚问题所在,便不会再如此鲁莽了。”
刘继隆倒是没有像封敖那样看低李漼,毕竟李漼现在面对的许多问题,都是李忱留下来的。
李漼即位后态度强硬,甚至有些骄傲自大,这并不奇怪。
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突然继承了在天下范围内最强大的王朝,不骄傲自大才奇怪。
更何况南蛮那边本就有意发动战争,即便李漼服软也没用。
李漼需要解决的,是关东地区的流民问题,但他确实没有解决好。
不过刘继隆倒是很怀疑,李漼到底知不知道关东地区的流民问题有多严重?
历史上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赈灾手段,直到庞勋起义,引爆淮南几十万流民,李漼才察觉到关东饥民问题有多严重。
结果镇压起义没两年,他好像就因为某位公主去世而大肆牵连百官,开始崇尚礼佛,然后没两年就驾崩了。
最后关东流民的问题没能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不由询问起封敖:“阿翁,现在河南河北及淮南、江南等道的流民问题,可曾得到解决?”
封敖没想到刘继隆竟然关心起了流民,因此他顿了顿,思绪过后才开口说道:
“未曾听闻朝廷有什么赈济灾民的手段,唯有毕諴在入京前,于宣武境内开仓放粮,安抚了十几万饥民。”
“不过毕諴入京后,却并未提出什么赈济关东饥民的事情,想来是朝廷钱粮不足,不足以解决此事。”
“其实朝廷没那么多问题,只可惜钱粮不足,不然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封敖这般说着,而这个道理许多人也都知道,甚至知道怎么解决钱粮问题,但就是没人敢出来这么做。
毕竟上一个这么做的人,最后的下场可是流放病死,所以谁都不想步其后尘。
“天下动乱,恐怕也就是二三十年的事情了。”
封敖忽然话锋一转,接着看向刘继隆说道:“老夫是等不到那日了,但你绝对能等到。”
刘继隆眯了眯眼睛,他想对封敖说,天下动乱根本要不了那么久。
毕竟因为他的异军突起,大唐多了许多灾难。
朝廷不仅需要在西北布置重兵,更是因为王守文叛乱而连续加税,以至于原本还算太平的河南道,提前二十年多出了几十万流民。
尽管徐州武宁军还没有遭遇镇压,庞勋也很有可能不会作乱,但河南、淮南、江南等道的百万流民始终需要发泄。
只要有野心之人振臂高呼,倾覆大唐的农民起义只会加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