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两人说了不算,栽种柳树是为了固堤,防止东西两岸修筑的堤岸垮塌。
灞桥东西三百步,郭解一行人骑着马,依旧耗费不少时间抵达灞桥东岸。
来到霸陵邑的城门口,见到许多纵马的五陵少年。
城门口的门候,瞧见郭解一行人可以披挂甲胄招摇过市。
他不敢怠慢,看了一眼传符,立即恭送披甲的军侯离开,免得招惹麻烦。
杜医曹和诸杜族人居住在董君里,董君指的是馆陶公主养的男幸董偃。
深受馆陶公主的宠爱,把霸陵邑的一座小第室赏赐给董偃。
霸陵邑一处闾里的名字,改成了董君里,在里民看来是一件好事,能与外戚窦氏的窦太主牵扯上关系。
日未入(14:30~17:15),郭解一行人来到董君里的闾门门口,领头的三人下马,拴在门口的础石上,步行走入董君里。
大汉有着严格的传马名籍制度,进入城邑都要详细记录,不怕被偷。
凡是偷马抓住最少是城旦舂。
董君里是霸陵邑的大里,居住的人丁比较多,郭解等人披挂着甲胄走进来,没能引起里民的注意。
董君里的不少豪强族人,在霸陵邑担任军假吏,时常穿戴着甲胄回家,里民早就已经习惯了看到披挂甲胄的军假吏。
不过,郭解等人走过闳门,朝着里巷最内部的杜医曹宅院走去,一路上遇见不少平帻庶民拎着耒、耜回来,看向郭解的目光畏畏缩缩。
不敢直视。
闾里做工的营生比较少,里民依旧需要出城干农活,耕种田地,养活一家人。
平帻庶民扛着耒、耜,急忙靠着夯土墙站立,低着平帻脑袋,不敢直接看向郭解,生怕惹来军假吏的不耐烦。
“卫君。”
一名穿着破烂襦袴,平帻洗的发白的牧奴,瞧见卫广真的来了,瘦弱的脸容大喜。
牧奴急忙过来见礼:“小人随口一说,没想到卫君真的过来,不着急进去,杜医曹去了长门园拜访董偃,想要等到几少半(21:00~21:45)方能回来。”
郭解打量牧奴几眼,身材瘦弱,一看就是整日吃不饱饭的穷苦人。
“赏你的。”
郭解拿出一柄铜短剑扔过去:“这事麻烦你多用心。”
铜是钱。
一柄铜短剑足够牧奴一家人一个月的吃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