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升官
郡国有两府,太守府、都尉府。
太守秩两千石,掌管劝农事,征收赋税,负责管核查所辖地的马、牛、饲料,同时负责管理辖区的马匹买卖,有权任免辖县、道、乡的有秩等百石小吏。
都尉秩比二千石,掌管佐守典武职甲卒,辅助太守主管军事。
一郡治所在的县,被称为首县,设太守府、都尉府。
太守府通常设立在县城东北,县廷只能设在城中别处。
不是首县的县,县廷往往设在东北。
郭解头戴皂色帻,穿着崭新的皂衣,脚踩一双白革履,迈步走进右内史的内史府,环顾四周,瞧见内史府比起县官寺的占地面积大了很多。
属于正常的情况,内史府的府吏书佐、循行、干、小史等等人数众多,远胜县官寺的少吏。
《汉官》记载:河南尹员吏九百二十七人,掾史以下有书佐五十人,循行二百三十人,干、小史二百三十一人。
尹湾汉简《东海郡属吏设置簿》中,有掾史93人,其中25人在编,15人是太守的门客,13人因事暂置,29人为请治所置吏,21人为嬴员。
郭解站在内史府门口,就看到很多皂衣府吏进进出出,脚步匆忙,怀中抱着或多或少的简牍,冲进内史府的便坐,或是跑出内史府。
一副繁忙的景象。
右内史是大郡,主管长安县、蓝田县、槐里县、郿县、雍县等将近三十个县。
又是京畿一带的县邑,人口稠密,核对下属各县呈报的公文、物资,核查所辖地的马、牛、饲料,审理案件等等大量公务都需要内史府的府吏去做。
郭解整理了衣帻,佩戴二尺剑,出入内史府不能带着环首刀,暂时寄放在右塾的更衣所,等到接下赵禹给他的印绶,再派人去把环首刀取回来。
内史府和长安官寺不同,郭解是第一个过来,初来乍到,认识他的府吏不多,也就门下贼曹的一些贼捕干认识他。
这些贼捕干是县贼曹尹齐征辟了右内史的门下贼曹,从长安官寺带过去的一部分贼捕干,顶替了内史府一半的贼捕干。
郭解正要继续往前走,在门口受到了府吏的阻拦。
“且慢。”
这名府吏是内史府的府门亭长,审视着长相精悍的郭解:“你是哪个县的县吏,来到内史府有何公干,手中是否有县官寺的公文。”
太守府正门,设亭长一人,辖记室史,负责记录文书、敦促定期开会。
门亭长下面还有其他门吏、门卒。
府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