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做一趟生意。”
“生意?什么生意?是买,还是卖?”
“是买。”刘羡徐徐道:“我要你去上党买些党参,买很多党参。”
“党参?是买来给照容补身子吗?”
“是,但也不是全部,去年不是有士兵哗变砍伤了我们的县卒吗?也给他们买一些。”
刘羡说到这,对李盛着重吩咐道:“我调三百金给你,听说四月的党参是最好的,如果没有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希望你能买到四月里最好的党参。”
“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吗?”
“再就是,带最好的马过去,我可以把翻羽借给你。”
李盛虽然不明白刘羡背后的深意,但他也没有多问,点点头后,就去安排这件事了。
这就是刘羡想出来的办法,没有比亲身经历然后上报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了,在从事发地事发后第一时间上报,也已经是最省时间也最合适的方式了。按道理来讲,后部匈奴是近十万人翻山,而李盛是单人快马,若两者都竭尽全力地赶时间,至少也能争取到十天左右的时间差,这应该足够征西军司反应了。
报信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刘羡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减轻在战乱中夏阳会遭受的损失。
今年这件事一旦爆发,龙门渡的商路算是报废了,如果考虑的深一些,今年河东的夏收肯定也完了,麦子是不可能有收成的。而与此同时,兵乱也会在河东和平阳制造出大量的难民,这都需要大量的粮食来安抚,不然的话,极有可能在三郡造成饥荒。刘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立刻又派人把郤安叫了进来,对他说道:
“雉奴,你把府库里剩下的所有钱财绢帛都带上,从今天开始,你要到长安、河东等地到处买粮。”
“买粮?”郤安也对这个要求不明所以,他心里计算了一下,问道,“辟疾,我看县府里的存粮还有富裕,足够我们用到明年啊?为什么买粮?”
刘羡之前没有跟李盛明说,此时当然也不能跟郤安明说。在事前爆发前,这个消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他不是不信任朋友,而是承担不起泄露的风险。若是让孙秀知道这件事,少不得要把他打为同谋。
但如此大规模的购粮,确实也要给世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思考了一会儿,忽然灵光一闪,回复道:“我刚刚收到洛阳的老师的来信了,他说今年年初的时候,西方有妖星闪烁,这是今年有蝗灾的征兆,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准备。”
“蝗灾?当真?”郤安闻言大吃一惊,他并不怀疑刘羡的话术,作为史官,陈寿在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