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寻常合战,这种人数差距,淹也能将张光淹死,但奈何张光的事前准备做得过于充足,让志得意满的胡人撞到了一面铁壁。
说起扎营,其实无非就是运沙袋,做栅栏,堆土堆,囤积粮食和弓箭这些琐碎的事情。但张光他做得不厌其烦,不仅以身作则,而且每日都检验进度和质量,确保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就在扎营完成后,还有一定的闲暇时光,张光都利用起来,砍伐光了塬上的所有树木。一部分作为滚木,一部分作为耗材,就好像小山一样堆在山塬中央。
虽然这些准备都很辛苦,但等到羌人进攻的时候,辛苦立刻就派上了用场。
那些羌人们来到梁塬前,看着高耸的山塬就有些傻眼,能够上塬的路只有两条,但都为梁塬上的箭雨所覆盖。羌人们又没有晋人那样坚实的铁甲,只能自己制作木楯举在头上,硬顶着靠过去。结果在付出了数十人的生命后,他们上了梁塬高台,看见晋人森严的工事,再次傻了眼:
眼前的已经不是一座普通的营寨了,在外围布着三层结实的栅栏,士卒们手握着可以透过栅栏穿刺的长枪,根本没有办法靠近,而栅栏内还立着两座望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下射箭,压得人根本抬不起头。而在栅栏中间,赫然是一座沙袋与土堆构成的小城,看上去极为牢固。
在这种预设的战场下,塬上只能供两三百人同时与晋军厮杀,形势是一边倒地对晋军有利。
羌人当然明白这一点,因此,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为了攻破梁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一开始,他们是找来了大斧,先用最常规的办法——砍伐栅栏,正面突破防御。
但羌人劈砍栅栏的时候,晋人们就躲在栅栏后面,肆无忌惮地用长枪攒刺,虽然很难刺到要害,但却不难造成伤口,刺得敌人腿上手上满是鲜血,很多羌人之所以退出战场,是因流血过多而硬生生倒下的。
付出了一些伤亡后,羌人们就换了策略。他们想晋人没有外援,长枪是有限的,如果忍痛吃亏,把晋人们的长枪夺走一些,或许就能取胜了。
结果张光反应得极快,他亲临最前线,晋军才被夺取了十余支长枪,他就有所察觉,令士卒在火堆上加热枪头,等枪头烧得发白了,再到栅栏前去刺。羌人们不知所以,再去抓枪头的时候,顿时被烫得满地哀嚎,接触的部位直接脱了一层皮,近乎烂掉了。
这些变故使得羌人们不得不暂停进攻,修养一段时间,恢复士气。等他们再次出现在梁塬上时,不由愕然地发现:在他们休息的这段时间,晋军又用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