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来等待太阳的升起。
等到了冬天到来的时候,一场风雪从天而降,将多少在生死间苦苦挣扎的生命,彻底埋葬在一片洁白中。放眼望去,渺茫无际,再也看不见什么白骨与尸体,大概这就是这惨剧最好的结局吧。
这半年过来,刘羡也是深感煎熬的。齐万年一走,他就收复了泥阳全郡,同时招揽周遭的难民,组织郡内百姓自救。为了凑粮食,刘羡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往常的那些组织民众开垦种菜,入山狩猎的法子自不必说,所有的泥阳官员都跟着一齐节衣缩食,平日都是吃一些菜粥度日。
士兵们也跟着一起种田,同时去寻找那些勉强可以入口的食物。什么椿芽、蒲公英、车前草、苜蓿芽都采光了,就是那些平日里根本没有人会看一眼的野稗子(狗尾巴草),都被拿来,和蝗虫等虫子一起磨了粉蒸饼。不管是能吃的,不能吃的,他们已经竭尽全力地设法求存了。
可结果终究是残酷的,人力有时而穷,再如何努力,依旧有人吃不饱饭。饿久了,就连一些基层官员都出现了皮肤浮肿的情况,手指按下去,就是一个坑,良久方能恢复。大规模的死亡无法避免,刘羡只能尽可能去杜绝治下出现人吃人的可怕景象,让饥饿的人们能够维持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来等待生命的终结。
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刘羡知道,没有人愿意面对死亡,而在北地郡内聚集的数万人里,有许多人都是因为听说过刘羡的名声,相信刘羡的品德,所以才聚集在这里的,但刘羡最终却不得不辜负他们的希望。
本来刘羡还对朝廷在潼关处组织人市的行为感到不齿,但当亲眼见到灾荒扩大到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刘羡有时也不得不在脑中幻想:若是北地也有个人市该多好,至少自己就不用出面操心,也不用为谁而负责了。
可刘羡又知道,这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以此来逃避责任罢了。什么都不做,就什么也不会改变。或许救下所有人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哪怕多做一件事,也就能多救一个人,他必须坚持下去。如果连他都放弃了,百姓们还有谁可以指望呢?
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不抛弃不放弃,时时刻刻都在战斗的人,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刘羡就是抱着这样的觉悟来进行救灾的。他干脆把绿珠和刘朗都接到泥阳来,以表示自己与大众同甘共苦的决心,即使在酷寒的冬日,他也亲自率着郡卒,或去剿灭周遭的马贼,或去深山里狩猎,官吏中出现些许贪污的,刘羡不管他是什么出身,也都严刑处置。
可这也导致这个冬天极度漫长,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