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他还需要和大队进行协商,为接下来的培训工作铺路。
当他找到郑先发商量此事的时候,顿时引起了对方的浓厚兴趣。
“小秀才,你说的这个赤脚医生很形象,但我怎么没听说过【农村合作医疗】?”
农场合作医疗制度要在1968年才会全面推开,郑先发现在自然不清楚。
方唯根据记忆中的东西大概说了一下,有关【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些构想。
他这个构想不算超前,从去年到今年半年多的时间,医疗卫生工作向农村倾斜已经形成了共识。
关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的的讨论很多,只是没他说的这么具体。
“郑支书,我建议首先设立医务室,人才的培训也要跟上。医务室有一到两人就行了,我这边已经有了一个人选。”
方唯提了赵宝成的名字,同时还简单介绍了一下对方的情况。
郑先发对于这个人以前就略有耳闻,便点了点头。
“你说起赵宝成,我这里也有一个人选。7队的社员王桂芝,以前在大城市的医院干过,后来回原籍定居,她可是远近闻名的‘接生婆’呢。”
王桂芝三十多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样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这两人都没什么大的历史问题,可以放心使用。
接下来,郑先发就去了公社,联系派人去进修的事情。赵宝成和王桂芝虽然有一定的基础和实践经验,但也需要进行培训。
徐广生倒是很支持下塘大队的做法,如果以后效果好,还可以考虑在全公社推行。
于是,公社就将这个事情上报到了县里。
县里也觉得这个事情不错,批复同意了下塘大队成立医务室以及农村卫生员培训计划。
等过了年之后,赵宝成和王桂芝就可以去县卫校进行学习。
“小秀才,既然是你提出来的方案,我看医务室就放在你们二队吧。大队会给你们一定的支持,各个生产队也要贡献一份力量。”
最终,郑先发决定把医务室放在二队。
方唯也是这个想法,要不然他忙活个啥劲?还不是为了方便二队的社员们看病?
他在队部一说,大家都很高兴。
“三哥,以前队部的那两栋木屋不是空出来了吗?收拾一下当做医务室蛮好。”
郑虎觉得队部有了新房子,不如把以前的队部也就是两栋木屋当做医务室。
这个想法和方唯不谋而合,他点了点头,随后让郑虎派人去收拾一下,尽快投入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