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现象几乎很罕见。
因为每个人都觉得有盼头,生活也的确在一天天的变好。
目前来看,在下塘大队实行的“大队核算制”是成功的,但还需要通过时间进一步验证。
上午。
方唯正在办公室处理事情,公社派人通知他,让他去县里一趟,武耀阳要见他。
他随即停止了手头上的工作,骑上自行车去了县城。
“方队长,县里准备成立一个育种基地,具体打算放在向阳公社。但我们缺少精通杂交水稻技术的人员,我希望你能割爱,给我提供三个人选。
第二件事呢,县家具厂这些年萎靡不振,家具的产量逐年下滑,成了轻工局下属的老大难单位。县里有意让家具厂和你们的竹器厂合并,你是什么意见?”
方唯来到武耀阳的办公室,对方刚好在。
他刚坐下,武耀阳就说了喊他来的目的。说白了就是向他要人、要企业。
方唯没有一口回绝,而是问道:“如果我同意,县里能给什么样的条件?”
“能进入育种的人选,解决农转非户口,给与正式国家干部的身份。至于竹器厂,合并之后会给下塘大队相应的补偿,同时给你们10个农转非指标,2个正式国家干部指标,8个工人指标。”
这年月也不存在什么控股参股的说法,说好听点叫合并,说难听点就是被人家摘桃子了。
但武耀阳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想把县家具厂盘活,甚至不惜给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
方唯根本不看好这个方案,家具厂养了一大堆闲人,竹器厂给他们早晚还是会陷入困境。可10个农转非指标实在太诱人了,他觉得应该回去商量一下。
“武主任,育种基地需要人才,这件事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保证会推举又红又专的同志。只是家具厂和竹器厂合并的事情,我需要回去和大家商量商量。”
方唯并没有就合并的事情发表意见,只说自己要回去商量。
武耀阳也不好直接压着地方低头,便点点头道:“也行,你回去和大家说清楚,条件摆出来,好让大家权衡利弊。”
“好的,武主任,那我就回去了。”
方唯也没有多呆,起身告辞离去。
等他回到队里和干部们一说,顿时就炸了锅。
别看队里的生活水平不错,但如果有机会能吃上“商品粮”,一个个觉得跑的比兔子还快。
育种基地需要技术人员的事情暂且不说,竹器厂要是能和县家具厂合并,就等于多出来了10个农转非指标,谁能不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