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无逸送几斤过去。”
鸡头米,水中八仙之一,尤以苏州的最有名,白嫩甜润软糯香,这些水中珍珠产量少季节短,工序繁杂、要手工一粒粒剥壳,在吴地人心中比大肥蟹还珍贵。
十斤蓬剥五斤子,十斤子剥二斤米。
在洛阳和长安,这些鲜嫩的鸡头米,都是宫廷、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从苏州采办,锦盒装纳,快马快船北上。
李逸送西域高昌葡萄,杜家回赠江南苏州鸡米,
礼尚往来。
郭氏却被孙女这一声声无逸叫的不满,本以为提醒李逸后,他知难而退,这事就结束了,郭氏也就没跟孙女十娘提过这些,
现在看来,这事比想象中难办。
这丫头,情窦初开,似乎对那小子真有些情愫了。“好,我让三郎送一盒鸡头米去,顺便恭贺一下李大郎赐爵封官。”郭氏道。
“阿祖,我送些葡萄和鸡头米给六娘姑姑,顺便给无逸送鸡头米去,我还是无极小学校会的会员呢,我最近买了些纸笔,给学堂送去,顺便瞧瞧那些学生学的怎么样了。”杜十娘拉着郭氏的手臂摇晃撒娇。
郭氏很无奈,
“好,让三郎陪你去。”
“三郎。”
“夫人。”
“拉十石麦子去,算老身给他学堂的一点点支持,顺便提醒下他,人无信不立。”
“是。”
杜十娘好奇的问,“阿祖你说的是啥啊?”
郭氏拍了拍她手臂,笑而不语。
······
李逸回到了罗家堡,
村民们听说此前去服役的村民被困在泾、豳战场,既是担忧又有些庆幸,起码得到确切消息,人还在。
生活继续,
老师一时还没招到,
李逸便让姬素君也暂时代课,其实她名门千金,从小也是有西席教导,甚至母亲也一样很有文化,姬氏能做诗写赋,对经史也很了解,教儿童启蒙那是绝对足够。
就连新罗婢其实也是受到数年较好的中原文化训练的,尤其是音乐舞蹈礼仪这块就很精通。
于是金玉漱也做了代课老师,教孩童们唱歌绘画,虽然李逸认为对穷人孩子来说,音乐绘画这些没什么用,但一旬上个一两节课也不是坏事。
三个班,四个老师,暂时也够了。
仍是中午上课,第二节课间,增加了个课间操。
李逸选了八部金刚功做课间操,边教边练,
现在一百三十多个学生了,还有不少家庭条件不错的自费生,但总体的气氛还不错,学生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