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开国元勋,早年为避辽东之役,就跑到太原投李渊父子,起兵后,也是屡立功勋。
及破长安,功居第一,封河间郡公。
就是上次浅水原大败,
八大总管里,也只有刘弘基一军独自殿后,要不是他们拼死血战,只怕当时就全军覆没了。
“末将愿率精锐,星夜驰援泾州城,”
上次浅水塬兵败被俘,刘弘基深以为耻,好在当时李世民迅速打了个翻身仗,夺回高墌城,将他救出。
虽然俘虏也才当了两天,但刘弘基心里一直记着。
“泾州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缺粮,薛仁杲据守长墌城,兵围安定,泾州七县,有六座县城都被薛贼所破,
我们不但要派一军增援,还得带上粮食。”
可想快速增援,就不便于带很多粮食辎重,带多了不仅拖缓速度,还容易被薛军攻击抢夺。
刘弘基拍着胸脯道:“给臣三千精骑,一人三马,一马骑乘,一马换乘,一马驮粮草,日夜兼程,三日便可达泾州城。”
“不需要另带辎重营和民夫等,我三千人可携带六千石粮至泾州,足够先解了泾州燃眉之急。实在不行,这九千匹马,也够一城人坚持许久了。”
李靖站起来提醒刘弘基,一匹战马一天得吃四升豆粟,还得吃十五六斤干草,而每名骑兵一天也至少得两升米。
这么算下来,就算行军三天,路上也得吃四百多石粮食,十几斤万草。
刘弘基带的粮草,到了泾州城,也剩不下多少。所以最好是只带粟米,这三天路上,人马都只吃粮食,不要带草。
如此带六千石粮,路上吃掉一千来石,还能剩下近五千石粟米入城。
泾州军民省一点,每人每天一升米,泾州城中两万余人,则能再坚持二十来天。
再加上带去的九千匹马做储备粮,那再坚守两个月都没问题。
民部尚书窦琎冷哼了一声,“九千匹马,你知道多珍贵吗,朝廷现在十分缺马,哪能这样浪费,长武城不是储有很多粮食吗?
根本不需从长安这里调骑兵急行军去泾州,可直接在长武组织民夫运粮,从长武、高墌派兵护送粮食到泾州,这样泾州粮也有了,援兵也有了。”
李逸看着这位窦尚书,挺威武高大,窦氏自称是扶风窦氏,但听姬素君说窦家其实是鲜卑胡人,祖上是鲜卑纥豆陵氏,北魏孝文帝汉化时赐姓窦氏,后来他们就说自己是汉朝的窦氏之后,其实都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这位窦尚书,正是姬素君哥哥姬温的老丈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