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队的店,既然能让人排长队,肯定好吃,唐朝人总不会也会奶茶店请托反复排队这招。
走近了才知道这是一家子店,
李逸伸长脖颈细瞧了会,店家在门口摆了锅灶,用油炸。
不是油条,是油炸糕,有的地方也叫油糕,唐朝人叫煎,不同地方的样子也并不全一样,但关键是得要油炸,可以有馅也可以没馅,但一定要炸起泡泡来,或者有的地方,直接就炸成一个圆球,上面还有麻子。
他们现在排队这家店,
也有好几种式样的煎,一般起泡泡的,也有炸成圆球的,
明显要把一小块面团炸成一个大圆球,上面还得有许多芝麻,肯定更难,所以这种也卖的最贵,越大的越贵。
抬头看了眼招牌,嘿,“王麻子煎铺子,”这名字倒是好记,而且店家确实脸上都是麻子,
也不知道生来就是这样,还是煎被油溅成这样的。
排了好一会,终于轮到他们,
李逸就把店里有陷的没陷的,这方的圆的各种的都点了一些,
有面粉炸的,也有糯米炸的,
炸好后把油控一控,端上店里餐桌,
香味扑鼻。
咬一口又香又脆,
这油炸的食品,果然总是很香,尤其是对这时代的人来说,就更加有吸引力了。
价格却也不便宜,
毕竟李逸开作坊炸油豆腐卖,是很清楚如今油价昂贵的。
面粉做的更香脆,而糯米炸的麻球,外面脆,里面又还有些糯的心,
李逸几人都说好吃,
店家王麻子听他们说话,“几位客官是长安来的吧?”
“嗯,”
老汉听后送上一叠小咸菜,又给每人一大碗面汤。
“我有个女儿三年前随夫去了长安,在长安东市也开了家饼铺,以前一年也能有几封家书,但今年却再没有收到过一封信。
我们很是担忧,可这里离长安五百里远,又实在没法亲自过去看看。
老汉能否请你们帮我捎封家书给我女儿,只想知晓是否还好。”
李逸道:“举手之劳,小事一桩,需要帮你代笔写家书吗?”
“那就太好了,我还说一会去请人代写呢,这顿我请,免了。”老汉高兴道。
“陈叔,把纸笔拿出来,我现在就帮老叔写。”
陈良从随身背的包袱里,拿出纸墨笔砚,取了点水磨墨,
李逸展开纸提笔,老汉口述李逸书写。
老汉对三年未见的女儿满是思念关切,在这中秋之际,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