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各自的部曲家丁护卫随从。
李逸坐在马车里有些犯困,
马车很颠簸,
这年底了,雨雪多,路也坏的厉害,好在还没到化冻的时候,否则到时路更难行。
没来长安前,李逸以前长安多繁华高大上,以为长安的大街,那不都得铺上了青石板,可进了长安才知道,
连十里天街朱雀大街都是土路,想想也是,一百三十米宽,十里长的天街,犹如巨大的城市广场,都要铺上地砖,得多少成本。
所以每次皇帝出行,都得先黄土垫道净水洒街,就是防止尘土飞扬。
每年冬春时节,长安城中道路泥泞难行,有些地方,马车轮都能陷进去半个,于是朝廷每年都要派人到浐河去挖沙,来填补长安泥泞的街道。
修修补补,勉强弄平点。
只有皇城广场前的一段路,会铺起一条沙堤,免的早朝和平时上衙的官吏们难行。
不仅是路不平,
而且也不怎么干净卫生,
特别是坊中街道,百姓经常是向街上倾倒污水,故此隋唐两朝,雍州官府都是出台严厉禁令,严禁向街上倾倒、排放污水秽物,
官方越是再三禁止,越说明这种情况严重。
虽然比起同时代的罗马等城市要好些,据说人家大街上遍地屎尿,行走街上,一不小心可能当头就是一桶粪尿浇来,
但也确实好不到哪去。
贵族们聚居的街区倒是要好的多,但平民聚居区可就非常脏乱差了。
手捧着小手炉,李逸觉得宇文恺当年规划设计长安城虽然很了不得,但还是有些局限落后,比如缺少足够的下水道系统,
许多排污渠都是明渠,
甚至好多百姓家都是直接在院里挖个渗井,把生活污水都直接倒入渗井,渗入地下。
这样做,不仅空气不好,而且时间久了,还污染地下水,汉长安城之所以被废弃,杨坚要建新城,就是因为旧长安城水皆卤咸,
再就是旧长安城在渭水边地势较低,随着渭水侵蚀河岸,面临水淹风险。
可新修的大兴城,仍还主要靠渗井来处理污水。
主要用明渠排雨水,暗渠很少。
整个长安城,排水能力很差,一旦遇大雨,超过城内的河渠、池塘、护城河的蓄水能力,就会发生内涝,隋朝时,西城多次水淹,百姓看海。
贵族富人们的住宅都集中在城中几条黄土岗上,其实也有部份原因在此,不用担心水淹,地势高风景还好。
整个长安城,虽有引水的河渠,也有排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