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现在成了残废,被抛弃,他们也不知道未来要去哪。
现在听到李逸说的话,他们想去李总管的庄子上,这位李总管相处虽短,可大家都觉得他人很好,跟着他总没错的。
李逸看着一个个那期望的眼神,无法拒绝。
“只要你们愿意去,都行,反正不管缺胳膊少腿,还是缺眼睛的,总能安排些合适的活,自食其力是没问题的。”
李逸的承诺,让这些伤兵们精神大振。
“好好养伤。”
离开伤兵营,李逸心头沉重。
他一边让罗五等亲兵这些天把伤兵营的炉子柴炭和医药饭菜都管好,一边开始提笔写奏疏。
他向天子建议增设军医,军队出征,行营务必要设病儿营,安排专人负责照顾伤兵,增备运伤兵的骡驴、担架和药材等,战时如何急救伤兵,医治护理,到战后对伤兵的疗养等一系列问题。
北风呼啸,
心头沉重难安。
后汉书里虽然就已经记载,军中有庵庐这样的战地医院机构,会有专门的医官,还有专门的患病名册、军医记勤簿和军队负伤记录的折伤簿。
可实际上,现在唐军在军医、伤兵医护治疗这块,极其薄弱。
有的甚至就没有。
一支大军一两万人,往往就一两个大夫,甚至一个都没有,药物更是有限。
如今大唐开国初始,虽实行府兵制度,但也是个草台班子,好多东西都不齐备,尤其是这个军医、伤兵医疗、军中药品这些,
他建议军队出征,应当派一名参军,专门检校病儿营,还得有随军大夫,再安排一些士兵或是民夫,负责协助军医治疗、医护这些,
得定期巡查伤病员情况,以便安排医疗和后送,受伤士兵不但要及时得到救治,还得有定期的观察和护理。
打仗的时候,还要跟地方州县,加强对伤兵的联合救治、疗养等,一些伤兵转送到地方上治理疗养。
朝廷必须重视这个情况。
“阿郎,太子派人来通知,说午后邀请阿郎去射猎。”刘黑子通知他。
李逸皱眉,这种时候,李建成还有兴致雪后射猎?
“好,知道了。”
把写好的请增设军医折修改了几处,
李逸去见李德奖、赵永安、丘神俨等,这些他先前押粮队手下军官,也都录功授勋,这次基本都升了官职。
李逸现在依然还是谷水道行军总管,罗士信也还是他的副总管,但他这次回京面圣后,就将很快去河东绛州上任了。
跟赵永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