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还带了一箱钱回来,
当皇帝派人把这箱钱抬上金殿,
打开箱子,金光灿灿。
皇帝和宰相们一人提了一串钱,
沉甸甸的,极有份量。
拿来秤,当众秤量。
“六斤四两,”
再称一贯,还是六斤四两,一连称了十几贯钱,基本上都是这个重量。
裴寂都很惊讶,这意味着新钱铸造的很标准。
解开绳子,
十个钱一秤,一两重。
李渊把玩着手里的钱,“钱文清晰,轮廓规整、铸造精良,好钱。”
“此钱用料几何,成本多少?”
“回圣人,这些开元通宝新钱,采用铜八三铅十二锡五的比例,火耗十一,每贯的铜铅锡材料、木炭、熔炼火耗,以及工匠、砂模还有运输、管理的成本都算下来,千钱合七百五。”
“铜料增加了?记得你上次说铜料六八?”
“回圣人,采用翻砂铸钱法,效率大增,成本下降许多,加上以工代赈,人工便宜,故此用铜六八,则铸币利太多,臣以为铸钱还是不能利太多,否则容易引发私铸,便跟铸当十钱无异。”
一番解释,李渊倒也认可。
“现在宜寿钱监最大的问题是铜料供给不上,铸钱炉无法全力开工,甚至只能停掉一部份。”
·······
铜料供应问题,李渊和宰相们也没什么好办法,这天下未定,大唐也还没统一天下,忙着打仗,忙着恢复耕种,开产矿产的事,暂时也顾不上来,铜料也只能是旧钱等回收。
“诸位相公有什么好建议?”
李渊捏着一个新钱问。
民部尚书刘文静直言,“臣以为如今铜矿开采不足,解决铜料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回收恶钱,
用新钱换百姓手中恶钱,换回的恶钱熔炼取铜再铸新钱。”
裴寂笑着问:“怎么个换法,什么比例?”
开元通宝新钱,一贯重六斤四两,成本虽七百五十钱,但相比起隋开皇五铢、大业五铢等,可强了许多。
开皇五铢官钱,一贯也才重四斤二两,大业五铢甚至仅重三斤、两斤一贯。
而那些恶钱,什么鹅线、綖线钱等就更别提了,含铜量低,钱又轻,甚至有铅锡钱,一点铜都不含的。
刘文静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兑换法。
对于不同的钱,不同的兑换比例。
如开皇五铢,千钱重四斤二两,其铜料也占到八十五左右,属于好钱,但他一贯比开元通宝轻了二斤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