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荣国公守住浩州和雀鼠谷三关,非常高兴。”
李逸召集城中官将们接诏令。
“朕闻戡乱以武,经邦以文。今寇虐鸱张于汾晋,黔黎板荡于并代。逆贼刘武周、恃胡马之骄,凭山河之险,窃据王城,残虐士庶。
惟尔金紫光禄大夫、吕州总管、上柱国、荣国公李逸,忠亮贯于金石,智略出于韬钤,
前镇雀鼠,挫贼锋于未发,今守孤城,扬天威于既溃。
收溃卒以成军,护粮道而固本,实乃社稷之干城,朕心之肱股。
宜加殊锡,俾总戎麾。
可检校并州总管,使持节并、浩、介、吕、石、隰、岚七州诸军事,右光禄大夫。
晋州以北戍守征计,咸禀节度,特许便宜行事······”
听着诏书,
众人羡慕,李逸又升官了,散职升为从二品,这个倒没什么,不值钱东西。
可检校并州总管,总领晋州以北七州军事,还特赐便宜行事之权。
皇帝还下诏,
李逸这一城三关四堡的兵马,泛勋一转。其余功勋记录,交卢赤松带回长安,令有司量功授勋授职。
这四万多人,李逸登记名册,呈报兵部,全都先加勋一转。
每人还授田二十亩,绢十匹。
皇帝这次格外大方。
也通过诏令正式确立了李逸的指挥权,晋州以北,七州军事民政,全都归他管了,
甚至如先前元吉留下的三千骑,现在也正式隶属于李逸节制,不再是借用了。
那些收拢的溃兵,自然更不用说,不管之前是裴寂部下,还是姜宝谊、刘弘基、李孝基等部下,现在都只隶属于李逸。
皇帝还让卢赤松给李逸口谕,一定要守住浩州,必要时就算放弃三关四堡,也尽量守住浩州。
有浩州在,就能牵制刘武周的兵马,威胁他们的粮道,这对于大唐来说,很重要。
至于说援兵什么时候会来,粮草军械还能不能再供给,皇帝没说。
李仲文等并没被追究败军之罪,他仍是介州刺史,这次授他检校并州总管府长史,刘瞻浩州刺史兼总管府司马。
李道宗检校吕州刺史。
裴寂和李元吉都没被追究罪责,很是出乎大家意料,听说裴寂仍被皇帝下旨镇抚河东吕州以南诸州的消息,
不少人脸上都很是不屑。
李逸也有点意外,都败成这样了,皇帝也没免了这老伙计的职,这关系是真好。
只有赵文恪倒霉被下旨赐死。
他跟刘文静是同一天被赐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