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役避而不谈,反提及了讨袁之战。
不过曹昂对此并没有点破。
毕竟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曹昂知道,在这些想入朝为官的,有一些还是极具才华的,如傅巽、韩嵩他们,但曹昂却也知道,留他们在荆州,终究是弊大于利,反不如送到许都去,这才对曹氏,对自己最为有利。
一句话。
适合在曹操麾下驱使的,并不一定适合在曹昂麾下。
适合在曹昂麾下驱使的,并不一定适合在曹操麾下。
伴随着曹氏基业的扩张,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形成了,即曹氏基业下派系林立的利益群体,必然会出现纷争与冲突,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哪怕是曹操也不校
因为牵扯到了利益。
可现在因为曹昂的出现,使得这种现象能够有效延缓,在整个曹氏基业下,派系林立的利益群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间是相互制衡的,而最关键的一点,曹操会在北持续进取,曹昂会在南持续进取,这就使得众多利益群体,必须要搞明白一件事,该怎样取舍与选择。
只要曹操、曹昂父子间没有隔阂,那各自麾下的文武,就必须要铆足一股劲,持续来证明自己才行,否则就会被甩出核心圈层。
曹操的核心圈是核心。
曹昂的核心圈是核心。
也恰恰是看透了这些,使得在南阳时的曹昂,与今下在荆州的曹昂,有些方式就已经在改变了。
原因也不难猜。
曹昂不想使曹氏一分为二,更不想与曹操有隔阂。
“所以昂的意思。”
在慈态势下,曹昂伸手示意道:“诸公、诸君之中,若有谁想入朝为官,可先行前去许都,昂会给他们写信,以向家父引荐。”
曹昂的话,叫一些人情绪激动起来。
这好啊。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持信去拜访曹操,只要能得到曹操的青睐,那他们今后在许都的地位能低吗?
答案显而易见啊!!
“公子高义!”
“君侯高义!”
一时间,在堂内的不少人,纷纷朝曹昂作揖行礼。
夏侯楙站在一旁,内心复杂的看着眼前一幕,今下的他算是彻底明白,自家大兄是做的什么打算了。
三言两语就将一帮人赶出荆州了,那今后的荆州,不就是掌握在征南将军府了?
这还真是叫夏侯楙开了眼了。
但与此同时,夏侯楙眉头微蹙,看向一直沉默的蔡瑁、蒯越、张允、王凯等人,他们似乎对赴许不太热衷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