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济没有讲完,但她猜到了些什么。
在乱世纷争下,最脆弱,最无助的那就是妇孺老弱。
“农具的事,我会叫征东将军府来协调。”在道道注视下,曹昂停下脚步,语气低沉道:“等军器局这边,一批工坊扩建起来,对应的产量就会增加,到时这一问题会得到缓解。”
“是。”
胡济当即作揖道。
其实缺农具工具的,又何止是襄阳郡一地啊,在其他州郡同样存在这种情况,但今下在曹昂所节制诸地,能够成规模量产的,只有南阳郡,关键是普通农具工具,这跟先进的农具工具比起来,还有各式军械,这本就是排在最靠后的。
没办法。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尤其是军屯这边,曹昂必须要优先供应,这样开垦出的土地才能越多,即便今年不能发挥作用,但是到明年,甚至是后年,所开垦的军屯土地,就能产出粮食,每多一斤粮食,那压力就能减少一分。
“至于布料。”
曹昂皱眉沉吟刹那,随即道:“某会叫专人负责协调,将军中换下的一批军装,改出一批发放给各郡太守府。”
“士元!”
“在!”
本在身后站着的庞统,听到曹昂所喊,立时走上前道。
“此事就交由你负责。”
在道道注视下,曹昂看向庞统道。
“喏!”
而这一次,庞统却没有丝毫犹豫。
“君侯,此事亮愿协助士元协办。”
庞统话音刚落,诸葛亮上前道。
“公子,庶也愿协办。”
徐庶紧随其后道。
“好。”
曹昂看了看诸葛亮他们,点头道:“此事要办好,别出现任何差池。”
“喏!”
三人作揖拜道。
改变总是在不经意间。
似乎是受此影响,随同曹昂的众人,一个个情绪有些低落,毕竟透过胡济所讲,他们看到了太多疾苦。
但巡察还要继续。
曹昂巡察一圈,就来到一处。
至于其他人,则分散于各处去跟一些交谈,这是曹昂有意为之的,不知民间疾苦,如何能更好的治民?
“公子,牵扯到赋税的厘清,必须要加快进行才校”而有一人,则自始至终跟随在曹昂身边。
那就是娄圭。
“是啊。”
曹昂撩袍坐下,拿起一块泥块,看着眼前的人群,轻叹道:“特别是田赋、口赋等征收,必须要重新核准才行,还有一些非必要的赋税类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