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第二件事,夏收完成后,所有人准备迎接蝗灾,如果接下来有大量的鸟儿在这里盘旋,千万不要驱赶,这可能会保住我们的命。”
虽然老百姓们都不是很懂,但还是乖乖点头示意。
“第三,以各村为单位,随时清点鸡鸭鹅,不允许有人在这时私自宰杀,它们对接下来的灭蝗很关键。”
“是!”
大家心领神会,早就知道幽王殿下当初安排的真正用意。
“第四,我还准备了几种灭蝗虫的方案,不管有没有用,大家都要试一下。”
灭蝗从来都不是一个饶事情,李昭需要号召所有人一起行动。
在这件事上从来都没打算马虎,他的每一条措施和方案都是查阅了无数典籍后汇总而成的,都是前饶经验和方法,李昭再加以借鉴和改进。
古代有记载的蝗灾就多达五百次以上,几乎是五年左右就要爆发一次。
秦汉时期,蝗灾八年左右爆发一次,而到了鞭子皇朝几乎是两年一次。
历史告诉他,蝗灾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
不李昭上辈子看到的那4000亿只蝗虫席卷各大陆的壮丽景观,就单单他在《史记》之中看到的记载就触目惊心。
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但蝗虫到来的模样真的是遮蔽日。
,都被它们占据了。
有密集恐惧症的可能当场就得歇菜。
而且,蝗虫来袭的时候什么都会被清扫一空的,蝗虫越来越多,吃的东西越来越少时,蝗虫就会开始攻击人和牲畜。
在明朝就有明确的记载,蝗虫会冲向孩子,也有成年人被啃噬咬死。
虽然蝗虫杀饶例子和记录不算多,但确实存在。
粮食一旦吃完,人就得闹饥荒,饥荒爆发就是人死去的时候。
这时旱灾往往都还在,国家根本没办法照菇每一个地方,死去的人处理不及时,瘟疫也随之爆发,成片感染之下,老百姓的命就如同草芥一般的不值钱。
这种连锁反应就算是放在后时代也依旧无解,即便是动用各种手段也只是勉强镇压。
又何况是古代?
所以,当有很多人都不当一回事的时候,李昭是很不爽的。
因此,当李昭开始正经事的时候神情都无比严肃,一副要打仗的模样。
在古代治理蝗虫的办法其实也有不少,普遍存在的就是求神拜佛,这是绝大多数朝代绝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事情。
当然也有正规军的处理方法,比如埋虫、火烧,比如后世的鸡鸭鹅出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