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别人奈何不得。
而此时另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也是兴奋的来到曾继文的跟前,和曾继文打着招呼。
“王大哥,你们此行辛苦了,劳烦你们跑这么一趟。”
男子听完曾继文的话后,连忙摆摆手,兴奋的道:“不不不,怎么劳烦,能为抗战尽一份我们自己的能了,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罢,又高兴起来。
几人寒暄之后,曾继文向着政委开始介绍起几人。
其中,这个瘦弱男子名叫何平,是当初曾继文在沪上校园里无意间发现的,当时看着他拿着一叠厚厚的草稿纸在那里演算,同时还有一份德文的《物理学年鉴》,整个论文纸张已经很老很旧了。
当时曾继文路过的时候看见题目上有个E=mc^2字样,顿时停住脚步,他想不到在高中学堂里竟然还有学生看得懂这个。
经过后来慢慢的了解,他发现何平有着很高的物理赋,但是曾继文的脑海里却没有找到这个饶身影。
随后,曾继文通过资助了波尔实验室一笔经费,将一批人送到了波尔的实验室,波尔当时随机选中了三个人,就是眼前的三人。
那个短发女子,名叫袁紫,三十来岁男子叫做王宁,均是当初沪上活动时被吸纳进组织的。
三人之中,王宁是研究电磁波通信的物理专家,袁紫是研究化学材料的,而何平就不简单了,除了精通机械制造,还是师从波尔研究量子力学,精通某个大杀器的理论。
虽然现在还没有条件,但是曾继文相信,在赶跑日军之后,其工程基本上可以慢慢启动了。
当时抗战爆发后,曾继文考虑到后面的局势,一旦欧战爆发,以何平在物理和机械上的实力,很有可能会被其他国家的情报人员接触,就让其秘密回国。
此次让三人过来,就是为了武器制造问题,目前很多问题都急需三人解决。
当周宭和王擢两人听到曾继文的话后,顿时一脸吃惊。
整个八路军目前也就军事上有很多高材生,但是搞科研的还真没几人,没想到曾继文不声不响居然攒了这么大一个摊子。
曾继文笑了笑,没有话,想到后方兰州大山深处的实验室,心里想着这才哪到哪,自己过来明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做些准备,不白瞎了来这一趟吗。
不过随即想到实验室的花销,顿时一阵牙疼,要不是当时曾继文带人在大萧条时候薅了鹰酱的羊毛,怕是早就支撑不住了。
大势曾继文难以改变,但是一些事情上曾继文还是可以有办法的。
几人完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