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繁重,则民贫而国危矣。
洋洋洒洒,挥毫泼墨。
写下了自己并不是完全认同的一篇策论,放下笔,不着急誊抄。
一些未尽之言,并没有立刻写进去,他不知道主考官是个什么性情。
虽然有很多系统提供的资料,但是这位学政大人很是与众不同,少有政论公开发表。
关于富民,他还想,不同情况不同分析,不同的国情、时代、文化背景等等都会成为影响国民收入、职业选择的因素。
比如农业已经非常发达的国家,应该适时开发第二产业,将农作物通过工业制作成价值更高,更方便售卖的衍生品。
比如一地盛产麦,除了售卖麦、面粉之外,还能不能通过工业深加工制作出诸如“饼干、面包、干脆面”等食品呢?
现代社会当然是可以的,很多盛产麦的地区,都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
在快递行业发展起来后,你在网上甚至可以买到肉夹馍、热干面、凉皮和烤馕。
农业和工业发展饱和的地方,则可以考虑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
古代和现代的确有很多不同,但相同的是,人们都喜欢从自己呆腻聊地方去别人呆腻聊地方看看。
别人家地里的苞米比较甜,别人家的月亮比较圆,别人家的媳妇比较……,咳咳,扯远了。
总之,旅游业发展起来的话,也能大大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最好是农业不撒手,工业并肩走,旅游业和他俩手牵手。
不过这些如果写进策论里,也许就没指望这一次登上桂榜了。
无他,实在不符合大周当前国情。
建国二十年,老百姓很多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呢,除了拖家带口的逃荒,哪有那闲工夫跋山涉水出去瞎溜达。
现在道路难行,百姓出行基本靠11路,只有那些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才有这份闲情雅致、肆意山水间。
因为只有他们买的起马车,养得起马匹,出行还有家丁护卫一路护送。
底层老百姓光是为了能生存下去,就已经用光了所有力气。
游山玩水?呵呵,还是先想想下顿吃干吃稀比较实际些。
唉……
色渐渐暗下来,蒋七没点烛火。
草稿在桌子上铺展着,只用镇纸将其压着。
“出来了吗?”
“还没呢,文管家,您老别着急,我一直死死盯着大门呢,几位少爷出来我肯定第一个发现。”
满脸雀斑的厮信誓旦旦的保证,这话的时候也不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