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情况却是,整个纽纱星大部分的面积都已经生物唯一性了。
也就是,除了人之外,很难再看到别的动物存在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近郊还是野外,斯坎迪拿生物局和NZU的公告上是这样讲的,而发布的时间还在很多年前。
究竟是哪儿改变了?逼走了除人以外的所有动物?
“这个问题学术界还没有正式的结论,不过在大学倒是有不少的相关课题和研究。现在普遍的法是,星球生物圈内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变,除了人以外的所有动物都很难适应变化后的新环境。”安卓的解释和没一样,但赤程根据她的话也能理解,追问答案不过是强人所难。
他不是生物学家或者化学家,环境的潜藏变量太多:氧气含量,空气成分。这是影响到生物生存最直接的因素,但是不可能是这么明显的变化才对。这仿佛就像是生物圈在进行着某种毕业考试,只有及格的考生才能或者走出考场,而人类成为了那唯一一个,公然抄题过关的考生。
其他所有动物,都死在了这道超纲题上面。
荒谬,很特喵的荒谬。自然界是这么草率的存在吗?那难道一夜之间,还会出现氧气变质90%这样的事情?而人类恰好又处在,适应了“新氧”的进化期。
“那海洋里呢?”赤程想到了盲区。
不过这些选项早就被他自己送上了安卓的微光显示仪上:“在人类还无法探测的深海层里可能还存在一些海洋生物,不过在基础海床十万米以上,和海平线千万米以下,都没有海洋生物的踪迹了。”
当然,这些生物的退化过程,或者严谨的,它们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的衰变过程,并不是急促或者爆发性的。而是逐渐性的递减,所以没有出现一夜之间大海里的鱼全都翻了肚皮,那样的壮景。而现在的基因延续工程,也有很多对于水生动物的培养环境,技术都还可以更近一步;比起陆地生物,海洋生物和许多特殊性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等,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搭建,要困难的多。
有很多,如果熬不到人造环境的建成,那么它们也就只能赶通向地底的列车了。
安卓解释的很清楚,最令赤程感到满意的是,她的骄傲来自于从事这份事业本身,而不是自认为人类作为概率的幸运儿,自然的选种族,正在居高临下的给予其他动物恩惠。
赤程不知道,这个社会上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他只是觉得,如果放在蓝白星,人变得如此孤独,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您有思考过,可能的原因吗?可以,不那么科学一点的也没关系。”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