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接连遭受重创,损失惨重,不敢再轻举妄动。
然而东边道一地之胜利,并不能影响大局。
朝廷更是下了严令,禁止东边道军民再与沙俄开战,以免影响谈判,东边道一应官员如有违反,严惩不怠。
张锡銮与曲绍扬等人迫于朝廷压力,只得被动防守,不能主动收复被沙俄攻占的城市。
不得已,曲绍扬只能暗中支持抗俄义军。
此时二月红所部已经投在曲绍扬麾下,编入定边军、民团保安大队等。
其他活动于东边道周边的义军之中,有几支义军实力比较强。
以刘永和为首的忠义军,以王和达、董老道为首的抗俄义军,还有以杨玉麟为首的镇东军。
辛丑年正月,三支义军在海龙府会面,决定联合起来抗俄,统称忠义军。
统合在一起的忠义军共有两万多人,分成四十个营,仍采用原忠义军的清军编制。
刘永和为总统,统帅全军。刘秉和辅佐,称帮统。
王和达、董老道、杨玉麟、李贵春等人称统领,分统数营。下设营官、帮带、哨官等职务。此外,还有总巡,稽查等名目。
忠义军纪律严明,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背后又有曲绍扬给提供各类装备、粮草军需,战斗力非常强。
忠义军组成后,基本上形成了以海龙、通化为主要地区的抗俄中心。
这里山高林密幅员辽阔、江河沟汊纵横交错,便于忠义军藏身。
再加上有曲绍扬在背后全力支持,兵员充分、武器精良、粮饷充足,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士气正旺。
忠义军善于利用周围地形,采取声东击西、迂回包围、据险设伏、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
白天众人埋伏休息,只等云阴月黑之时劫营。
沙俄军不熟悉地形地势,忠义军也不跟沙俄军正面交锋力战,只埋伏在暗处偷袭。
沙俄军被忠义军耍的团团转,损失惨重。
因此也导致了沙俄关东高官官阿列克谢耶夫非常不满,斥责增祺、长顺指挥无能,镇压不力。
为了打到打垮忠义军的目的,增祺等人决定采用剿抚兼施的策略。
海龙厅总管依凌阿,向增祺建议,对反清严重威胁其统治的王和达、李贵春等人,坚决镇压。
对于抗俄不反清的刘永和、杨玉麟等人,采取招抚伎俩。
于是增祺一面派人策划招抚刘永和,一面写信给长顺,让他利用过去的统属关系将杨玉麟调回。
刘永和在策反官员以及他身边动摇分子的诱骗下,背着忠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