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轮到安森,他想要改变局面,如果想要通过这个角色打开局面,为自己未来争取到更多机会,他就需要学习吴珊卓,在“实习医生格蕾”里一样,在有限的空间里自己创造空间,让角色鲜活起来。
于是,安森展开研究,根据玛西亚那天的建议——
发型,披头士,锅盖头。
既然如此,那么迈克尔就是一位六十年代英伦摇滚的爱好者,又或者说,不止局限于英伦摇滚而已,更多是喜欢乐队文化、喜欢六十年代的氛围,甚至是当时的整个文化潮流,对生命对社会的思考。
比如沙滩男孩(the-beach-boys),这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乐队,在巅峰时期完全能够和披头士分庭抗礼,甚至更胜一筹。比如鲍勃-迪伦(bob-dylan),这位传奇民谣歌手开创了一个时代,他的歌词,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并且影响披头士后期的创作风格。
比如感恩而死(the-grateful-death),来自旧金山的现场型摇滚乐队,他们被乐迷得到认可的几乎全部都是来自现场即兴演出的现场专辑,为后来的迷幻摇滚奠定基础。
比如奇想乐队(the-kinks),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不同音响效果的尝试始终是那个年代英伦摇滚的一道光。
“喜欢披头士”,这是非常粗糙的一个设定:
为什么喜欢披头士?喜欢什么时期的披头士?最喜欢披头士的哪张专辑?又不喜欢披头士的哪张专辑?
这些细节,才是赋予角色生命力的东西。以披头士为基础,继续展开联想,喜欢出身加利福尼亚的沙滩男孩和感恩而死,前者代表和披头士一样流行的音乐,后者则代表在现有基础上放飞想象力的创新。
继而再从感恩而死展开想象,喜欢鲍勃-迪伦和奇想乐队,喜欢他们对音乐的喜好,也喜欢他们通过音乐思考生命的方式,包括当时社会的变迁。
线索,从不同方向朝着“迈克尔”汇集。
尽管他只有十五岁,但他拥有一个成熟的灵魂,思考哲学、思考生命、思考价值;也许他还太年轻,暂时没有办法找到答案,并且也依旧有着孩子气的一面,然而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其他孩子不同。
正是因为如此,他喜欢米娅。
在米娅还不是公主的时候,在米娅还没有大改造之前,在米娅还是一个透明人的时候,他就喜欢米娅。
不是因为外表,而是因为他看到米娅的善良、真诚、勇敢与美好。
这,就是瓶的图案和线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