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露出一个孺子可教的眼神,满意地轻轻颌首,“当你站在镜头面前的时候,肢体语言是不会说谎的,如何自然地融入场景、融入情境、融入对话,那些肢体语言往往看不到,却是优秀表演的根基。”
安森,隐隐约约有些明白了——
曾经有人讨论,美国演员和英国演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又或者说,美国演员和欧洲演员的不同?
整体而言,美国演员草根出身众多,英国演员则学院派居多,当然,这不是绝对,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真人秀在北美大陆的肥沃土壤里茁壮成长,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确实是一个现象。
毫无疑问,英国也有一系列通过选秀或者其他途径踏入表演领域的业余演员,并不是所有演员都出身系统性的学院教学,但艺术氛围终究不同。
正如朱莉所说,如果想要在英国演员圈子得到真正认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学院出身。如果是业余出身也没有关系,进入圈子里之后再前往学院学习,这也一样可行。
第二,登上西区舞台。也就是必须经过舞台剧的洗礼,不管多么大牌的英国演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返回西区,踏上西区舞台,继续打磨演技。
第三,寻求突破。在某种意义上,打破自己的惯性,演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角色;当然,这需要机会也需要条件,并不是所有演员都能够得到机会的。
于是,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对表演基本功的训练等等,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演员确实和美国演员不同。
所以,肢体语言的基本功,又如何体现在表演上呢?
关于这点,朱莉没说,因为仅仅依靠语言无法解释,必须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学习自己去经历才能够明白;但安森有一些想法。
没有吃过猪肉,至少看过猪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未来流媒体平台全面兴起,越来越多流量演员诞生,观看他们拍摄的网剧,整个观感就非常直接。
尽管他们的台词、表情、眼神等等也都令人诟病,但更加直观的就是全景,镜头捕捉他们全身动作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站如何坐如何走,那种不自然的僵硬感甚至打破镜头画面的平衡,矫揉造作之感挥之不去,导致观众完全没有代入感。
显然,这就是基本功的一部分。
事实上,不止是他们。
安森不由想起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streep),这位创造历史赢得二十一次奥斯卡表演奖项提名并且前后拿下三座小金人的演员已经是一代传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