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安森曾经听说过自动钢琴的原理,但这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自动钢琴,带着好奇研究琢磨了一小会儿,也就摸索出了门道。
啊哈!
一声惊叹,紧接着就可以听到自动钢琴那带着些许电子铿锵力道的琴键音传来,带着一股机械的味道——
邦邦邦邦邦,邦邦邦邦邦。
专业人士一听就能够察觉到演奏里的冰冷和僵硬,但撇开这些不说,安森却只是觉得神奇和新鲜。
声音欢快起来,“这儿,就是这儿,这儿应该是发狂部分!”
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是名作,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等,充满悲观情绪,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和积极。
柴可夫斯基在旋律里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
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里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柴可夫斯基所展现出来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沙皇俄国末期,人民普遍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
现实更悲伤的是,完成“悲怆交响曲”的创作之后仅仅六天,柴可夫斯基久感染霍乱而与世长辞。
于是,这首曲子久成为他的天鹅挽歌。
不过,第三乐章是例外,这是谐谑曲,活泼的快板,反映人们四处奔忙积极生活的景象,人们认为这一乐章体现柴可夫斯基的回忆,与前两个乐章主题形成对比。
这也是安森刚刚在寻找第三乐章的原因。
那种癫狂,带着一种燃烧和绽放的肆意,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姿态,与今晚的酒精、派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斯嘉丽抬起头来,看着安森宛若酒神一般坐在钢琴前不羁而癫狂地摇晃着,整齐的发丝就这样慢慢凌乱起来,有种张扬和狂放,让人挪不开视线。
待斯嘉丽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已经站在钢琴旁边,看着安森在黑白琴键之上飞舞的双手,尽管是自动钢琴,但它可以根据演奏者的状态调整表演——
当然,调整也是机械的,如同电脑一般。
安森的潇洒和奔放让柴可夫斯基的乐章也变得绚烂多姿起来,令人心猿意马。
斯嘉丽这才意识到自己距离钢琴太近,旋律的情绪与色彩宛若暴雨一般宣泄而下,心脏不由微微颤动,她应该保持一些距离欣赏演奏的。
但即使意识到这一点,脚步也还是如同钉子一般站在原地。
一直到一曲演奏完毕。
斯嘉丽不由心潮澎湃起来,“再演奏一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