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分,“也许,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更新‘蜘蛛侠’这个故事并且跟上时代脚步。原著漫画诞生于1962年,创造出一个特别的超级英雄让人们意识到漫画的世界存在其他可能;但雷米没有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式把故事带到四十年后的现在,对于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观众来说,这个故事太陈旧太过时,甚至有些笨重。”
准确,犀利,毫不留情。
所以,这就是全部了吗?
没有差评吗?
不是五十分的中评,而是真正意义上一针见血的差评?
答案是……没有。
在五个好评后面,一溜烟跟着十个中评,刹那间就把好评刷掉,清一色的中评也确实有些触目惊心:
毕竟“数字谋杀案”最后的均分也同样落脚在中评区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跌入差评,却依旧让电影陷入亏损的困境。
如果“蜘蛛侠”想要打开局面,并且扭转暑期档颓势,媒体综评一水的中评不够,远远不够。
没有差评,值得庆幸;但中评刷榜,令人担忧。
“下一个,‘纽约客’。”
安森抛出一个重磅。
果然,全部人都叽叽喳喳地制造气氛,和其他媒体比较起来,“纽约客”一向标榜独立气质和文学素养,他们在知识分子以及中产阶级之间拥有强大影响力。
但想想,“纽约客”不喜欢爆米电影也并不奇怪。
“五十分。”
众人纷纷摇头,安妮甚至大喊,“我对你很失望,‘纽约客’,你可以做得更好,批评可以再猛烈一些。”
在一片掌声和口哨声之中,安森终于揭晓了答案。
“电影就和蜘蛛一样胆小,小心翼翼地尝试迈出脚步却终究只是躲在角落里,傻乎乎地僵硬在原地,唯恐自己离开角落可能就会……我不知道……暴露在阳光底下?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