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手里——
有一点点激动。
在数不胜数的电影类型里,科幻始终占据一席之地,也许是对过去也许是对未来、也许是对精神世界也许是对外太空宇宙的一种探索,展现想象力的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挖掘和延伸。
安森也非常希望能够出演科幻电影。
更何况,“蝴蝶效应”和其他科幻电影稍稍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是对自身的一种挖掘。
“异形”是对外太空怪物的恐惧,“终结者”是对人工智能世界末日的恐惧,“银翼杀手”则是对克隆人科技发展的思考。
诸如此类等等。
“蝴蝶效应”呢,视角往内,没有聚焦人类命运以及科技发展,而是聚焦在个体上,思考个体的命运——你是否后悔过?你是否曾经想要改变一个过去的错误?如果当初没有说那句话、当初做出另外一个选择,人生是否会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样的想法,恐怕每个人都至少在某个时刻想过一次。
安森,也不例外。
事实上,不止一次。
前世,在父亲消失之后的日日夜夜,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时刻,他瞪着眼睛看向天板,就忍不住这样想。
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类对于时光机器总是格外执着。
而“蝴蝶效应”里,埃文拥有这样的机会并且这样做了,那些情感的反复与拉扯、那些经历的冲击与折磨,不止是悔恨而已,往往是一种错杂而复杂的滋味。
安森现在依旧记得,热情影迷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解读这部电影,其中一个讨论聚焦在埃文的动机上:
如果埃文真的如此疯狂地喜欢那个女孩,不惜一切地一次又一次通过记事本回到过去,甚至不惜粉身碎骨,那么这些年他始终不曾找过那个女孩,并且看起来也拥有幸福的情感关系。
安森想,也许那就是一个执念。
如果没有机会改变过去,那段情感没有实现的可能,那么就保持距离、默默祝福,保留年少时光的那一份美好,定格在初恋的青涩与纯真之上。
但拥有机会之后就忍不住把那份美好和潜在的幸福可能放大,仿佛那就是自己拥有理想生活的全部可能,于是飞蛾扑火般的孤注一掷,最后演变为一种执念。
所谓执念,往往是没有理由的,至少表面看来没有理由,真正的因果关系隐藏在内里;却成为一个人行为的准则,并且彻底摧毁一个人的理智。
就好像“蝴蝶效应”一样,不管不顾地走火入魔。
也许,唯一可惜的地方就在于,电影没有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