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明白背后的来龙去脉。
“蜘蛛侠”,讲述起源故事,尽可能还原原著漫画,尽管不是照搬,但框架和原著漫画没有太多差异,当时两位编剧合作完成了剧本,进展非常顺利。
“蜘蛛侠2”,从这里开始,彼得-帕克就不是原著漫画里的彼得-帕克了,而是山姆-雷米和安森-伍德的彼得-帕克,角色特质以及发展脉络必然不同。
尽管故事底色依旧源自原著漫画,但剧情脉络却需要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山姆-雷米开始加入创作。
山姆并没有亲自敲打打字机创作剧本,而是和编剧坐下来展开头脑风暴、确定续集电影准备讲述的故事,并且建立彼得-帕克在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弧光。
显然,这不容易。索尼哥伦比亚聘请两拨编剧,一拨负责撰写故事,也就是剧情梗概;一拨则负责填充剧本的血肉,主要是场景和对白。
然而,山姆始终对剧情梗概不满意,以至于负责撰写场景和对白的编剧们迟迟无法开始动笔工作——
所以,埃德加讨要数次,也没有能够拿到剧本。
明明山姆以及和编剧团队工作超过三个月时间,却依旧看不到剧本的一张纸,这就是背后的原因。
前前后后,索尼哥伦比亚更换了四拨一共六位编剧,不同灵感不同构思拼凑起来,这才确定框架。
兜兜转转到现在,他们才终于看到实质性的剧本——
拿到手里的是第二版,负责撰写场景和对白的编剧仅仅费三周时间就完成工作;但在这之前,剧组至少已经修改了十四版,故事框架始终无法令人满意。
想象一下,如果安森又继续对剧本提出建议的话,估计整個编剧团队距离崩溃也就没有多远了。
但安森是认真的。
从前世的经验来看,“蜘蛛侠2”的评价和口碑系列最高,然而票房表现却遗憾没有能够超过前作。
当然,原因很多,不能简简单单地归咎为一件事。
在安森个人看来,整体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是原因之一,不是不好,只是期待值攀升到全新高度;同时,剧本的累赘以及角色的单薄也欠缺一些力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山姆在叙事节奏上被拖住脚步。
这也是好莱坞大型电影项目非常麻烦的一个部分,因为利益交织、制作周期仓促,制片人往往会根据利益作出调整,以至于剧本在不同编剧手里辗转。
一来,渐渐失去编剧个人风格,越来越走向流水线模式。
二来,不同细节不同情节的拼凑容易产生累赘感。
这一状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