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安森产生的期待值一直在节节攀升,越来越多视线聚集过来,其中也包含大量挑剔和审视的目光:
我倒要看看,“大象”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凭什么入围戛纳主竞赛?
现在就可以预见,如果电影质量平平,乃至于遭遇媒体和观众差评,到时候,就是黑粉们的狂欢。
换而言之,期待值一路攀升持续走高,对“大象”、对格斯-范-桑特都是不公平的;对安森也是充满陷阱的。
当然,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就是通往巨星之路必须面对的困难,所以,这只是隐患,不算危机。对此,安森冒出一个绝佳灵感,不仅能够解决隐患,而且还能够把专辑宣传和戛纳电影节串联起来:
欧洲巡演。
不是巡回演唱会,以八月三十一日乐队现在的资历和状态,即使召开演唱会,估计三百人的小酒吧可能都塞不满;而是街头演出,重新回归当初乐队在纽约街头演出并且赢得关注的状态,这次则是从欧洲开始。
一切,回归原始,回归简单。
选择欧洲,而不是北美,根本原因就在于——
欧洲大陆上,没有人认识安森。
“没有人”,这个用词可能有些夸张,毕竟“蜘蛛侠”在欧洲票房也一样出色;但事实是,欧洲大陆对于商业类型电影以及偶像瓶的态度,一贯不冷不热。
也许安森现在在北美大陆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欧洲大陆,最多就是稍稍摆脱“籍籍无名”的水准。
但这是好事。
安森能够摆脱关注摆脱瞩目摆脱光环,回归原始,脚踏实地,以无名小卒的身份,踏上街头演出。
然后,一路前往戛纳。
一来,摆脱流量的束缚,让人们看到安森-伍德这个人,作为歌手也是作为演员,一切,从零开始,这就意味着没有偏见没有歧视没有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最大程度地还原安森的本质。
二来,一路前往戛纳,宣传专辑的同时,也瞄准电影盛会,踏上戛纳红地毯之后,又洗尽铅华回归乐队身份,继续回归街头演出,让那些诅咒谩骂安森炒作流量的声音全部闭嘴。
一举数得。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对华纳唱片来说,这是一个完美宣传策略——
省钱!
而且,以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崛起的方式开启首张专辑的宣传,让音乐真正走入人群,回归草根舞台,毫无疑问是最佳选择。
最后,真的真的省钱。
华纳唱片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好事居然真的发生了。
此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