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乐队!”
“原来神秘的八月三十一日乐队背后居然是他!”
“终于等到你了——自‘今夜秀’闪亮登场整整一年以来,那支安森-伍德领衔的乐队终于带来首支音乐作品。”
“神秘乐队?不,安森-伍德的又一次华丽变身。”
“如果你好奇安森-伍德最新消失之后的动向的话……”
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安森全面占据普罗大众的视线焦点,浩浩荡荡的盛况再次迎来井喷狂潮。
正好,现在是淡季,在暑期档揭幕之前的短暂空档,缺少劲爆新闻抢占视线,安森再次成功卡位。
其中,“纽约时报”机敏而高明地抓住时代脉搏——
“当人人都在为安森-伍德缺席奥斯卡而扼腕唏嘘之际,这位年轻的演员显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位置。”
此时,还有人记得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前的争议吗?如果不记得的话,“纽约时报”不介意唤醒记忆。
当时,安森是否出席颁奖典礼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不少人认为像安森这样的偶像瓶肯定不会错过奥斯卡这样的顶流场所,不管如何也要蹭蹭流量,话里话外流露出对偶像演员的鄙夷和不屑。最后,话题以安森加盟“暖暖内含光”剧组画上句号,尽管如此,那些冷嘲热讽依旧不甘地涌动着,对偶像瓶的偏见和歧视是深深刻在骨子里的。
然而,现在打脸了。
奥斯卡?
安森从来没有否认它的价值,但同样,他也没有被眼前的短期利益蒙蔽双眼,始终不曾忘记根本——
作品,才是重点。
又或者说,坚持自己、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才是重点,如此一来,什么颁奖典礼什么专业肯定自然而然会到来,这比自己持续不断地大声嚷嚷为自己辩解伸冤要聪明多了也有效多了。
现在,安森就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毫无疑问,安森不只是一个瓶,那些持续嘴硬用偏见蒙蔽双眼的声音再继续倔强下去只会暴露自己的愚蠢。
作为演员,作为歌手,作为一个艺人作为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安森展现自己的睿智和聪颖——
当然,还有才华。
这才是作为惊人的。
不管接下来发生什么,“大象”在戛纳电影节的前景如何、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在音乐市场的表现如何,安森已经证明了自己。
“……他,值得更多期待。”
“纽约时报”以这样一种方式为自己的专题报道画上句号,尼古拉斯-弗林又又又一次抓住潮流展现自己的敏锐,再次引爆话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