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不想小题大做、也不想自我感动,但泪水还是忍不住。
前方,安森看到了这一幕,主动上前拥抱住了格斯,重重地拍了拍后背,“导演,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抢走了你的功劳呢。”
一句调侃,顿时就让格斯放声大笑。
然后安森继续说道,“这是你的时刻,好好享受。”
格斯不由再次泪汪汪起来,又哭又笑,如同面部神经失调一般。
浩浩荡荡、轰轰烈烈的掌声,冲破卢米埃尔大厅的门板,在整个电影宫一楼大厅里微微激荡起来。
嗡嗡,嗡嗡。
空气,轻轻震动,宛若海啸正在靠近的景象一般。
大厅里来来往往的人潮,在门口苦苦守候的观众,视线全部刷刷刷地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而去。短暂困惑过后,拉长耳朵终于明白里面的状况:
所以……“大象”,爆了?
震惊,错愕,面面相觑。
一时之间,议论纷纷,难以相信,安森在戛纳的首次亮相居然赢得全场起立鼓掌的待遇,一个意外。
回想去年夏天,“蜘蛛侠”引爆北美票房市场之后,安森一度销声匿迹,一直到tmz的登场揭开谜底,“大象”进入大众视线,迅速引起好莱坞的热议。
纷纷吐槽,一眼识破安森准备在艺术电影领域打开局面的意图,扭转瓶形象;但这着实是可笑的,如果偶像瓶形象那么容易打破,好莱坞就不会那么多苦情帅哥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修-麦康纳,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威尔-史密斯、休-格兰特,本-阿弗莱特,马特-达蒙等等等等。
如果愿意的话,这份名单还可以继续长长地罗列下去。
他们都渴望打破偶像标签,却始终没有能够成功;现在轮到安森也是一样。
与其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想飞,不如先脚踏实地一些——
先好好巩固“蜘蛛侠”一夜成名带来的巨大光环再说。
和格斯-范-桑特合作?
怎么看怎么像是一次糟糕透顶的选择,病急乱投医,毕竟格斯早就已经过了创作巅峰,这些年沉寂太久,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不是艺术,纯粹是垃圾;选择格斯这样的导演,最后合作出来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然而!
但是!
“大象”不仅入围戛纳主竞赛,一鸣惊人地颠覆全部想象;而且还在首映式期待值破表的情况下引爆卢米埃尔大厅。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上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