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荷无法辩驳,“只能说,每个成功的生意人都有强烈的被迫害妄想症。至少你具备这个条件。”
这算夸奖吗?
陆长歌不知道。
但他心里的确有强烈的危机感,而且有些想法还没说。
比如说突然碰到爆单、物流瘫痪怎么办?
突然有对手故意营销出露芒的商品质量存在巨大问题怎么办?
……
说到底,他不是真的21岁,当然不会在乎少年成名、年少多金这些毫无意义的虚名,毕竟这几年的电子商务类创业,凡客失败了,创始人陈年从风头无两到黯然颓丧不过是三两年的时间,聚美优品也失败了,那个创始人便更加令人唏嘘。
他的风险危机意识,甚至让他在考虑,是不是适时的把露芒这个公司给卖了。
这个想法涉及到一个根本的框架。
就是电子商务的市场大小问题。
这里需要多说两句,简单的讲,电子商务类的平台有综合类和垂直类。前者是什么都卖,后者是只针对某种商品。
例如京东,早期是垂直类,只卖数码和家电,后来坚决扩品类才成为综合类的电商平台。
垂直类的也有,比较典型的就是当当,只卖图书。
前者的优势是潜力大、市场想象空间也大,做成了不说巨无霸,但也是一家超级公司,而缺陷就是难度极大。
这种综合类的平台说到底就是个零售商,进货搬过来卖嘛,互联网上的二道贩子,这活儿谁不能干?而门槛一低,竞争就极为激烈,难度自然也就上去了。
说到底,这行就挣个没意思的辛苦钱。
对此,刘强东说过一句话,就是这种企业投入高、还没什么意思,所以说投得起的大老板没几个,而那几个当中对当一个互联网二道贩子感兴趣的也不多。
什么遍布全国的物流仓储系统了、十几万的快递小哥了……陆长歌一想到也会头疼。
而且本身已经有一个京东了,真想在这个领域有点影响力,姑且不论钱了,只说影响力的话……那到时候投资不就好了?
至于单单做垂直类的电商,不是不行,只是这样市场就比较有限了,大概只能用‘小而美’这样的词汇来安慰自己,以后么,就算是最好的年头,每年最多也就是一两百亿的销售额。
再细分到露芒这种的快时尚品牌的具体类别……它其实和电子商务平台、零售商等有细微的差别,它的重点在于品牌二字。
嗨,不管如何,这也是他心中想法而已。
而且就眼前来说,因为金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