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的百姓致意,一边极小声地吟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
这么多年过去,她终于真正理解了杜甫这首诗的意味。
郗归放眼望去,只见街巷之上接踵摩肩,人人都欢欣鼓舞,振奋异常。
她的目光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看到许多年前,阿兄自信地说道,终有一日,我要带兵打进长安,驱除胡虏,收复中朝的故地。
仿佛看到当年桓阳北伐,大军打到长安城外的消息传来,阿兄是那样地欢喜,甚至高兴得喝光了满满一坛酒。
仿佛看到桓阳一意孤行,以致于枋头奔败,纵然此后寿阳大捷,阿兄也只是失望地说道,未厌有识之情也。
郗归的睫毛轻轻扇动,眼前重新出现了捷报传来后的北府,于群情欢悦之中,离开了那些恍若隔世的回忆。
“阿兄,你看到了吗?我做到了,我终于做到了!”她轻轻仰起头颅,让泪水不至于轻易流出。
郗归紧紧握住手中的兵符:“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我定将继续努力,不止于此。终有一日,北府军定然会驱虏宁乱,克复神州。我将带着你和高平郗氏的英烈,一道踏上故乡的土地。我要让你们风风光光地归葬江北,了却平生夙愿。我要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再也不必在胡族的铁骑下艰难求生。我将亲手建造一个新世界,在那里,所有人都可以不受饥寒之苦,没有战乱之忧——我愿为之奋斗至死。”
暖风熏熏,混杂着江水的气息。
郗归深吸一口气,露出了一个轻快的微笑。
京口,不,徐州已经很多年没有过这样的好消息了。
儿郎们蹉跎多年的苦闷,郗岑败亡带来的无望,还有那因为接连两年的天灾而产生的凄苦,全部都在这一日短暂地消失。
这一日,京口举城同庆,灯火一夜未熄。
校场之内,郗归高声诵读捷报,呼声久久不息。
郗归环顾四周,抬手示意,于万众瞩目之中庄严开口。
“永嘉丧乱,先祖外拒胡虏,内宁忧乱。我北府健儿,悍勇如虎,云影相随,力战不怠,是以名动江左,声蜚海外。惜乎天不假年,数岁之间,先祖违世,北府泯然。吾曹后人,不可不为之大憾,为之大恸。”
“今胡虏叩关,铁骑纷沓。彼蛮夷异族,而欲侵凌我国土,奴隶我同胞,崩摧我家国。我北府后人,当此国家危难之际,整装出战,千里奔袭,执讯获丑,重振威名。是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