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归长叹一声,以手支额,闭上了眼睛。
可高权却并未离开。
良久,他才嗫嚅着说道:“女郎,抱歉……”
郗归没有说话,高权咬了咬唇,只好弓着身子退出了营帐。
帐中的气氛很是低沉,南烛轻声上前,却不知自己该说些什么,最后只踌躇着安慰了一句:“女郎,这并非您的过错。”
“那又是谁的过错呢?”郗归的声音听起来疲惫而失望,仿佛一下子老了几岁,“谢瑾曾与我说过,他想要一个主不疑臣、臣不负君的清平时代。”
“我那时想,司马氏皇帝性好猜忌,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而我,则要引以为戒,好生对待每一个部下。”
“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大伙儿的团结,我甚至要求自己,不仅仅要做得公正,还一定要‘看起来公正’。”
“可结果又如何呢?”
她唏嘘地说道:“我从前听过一首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1无外乎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爱以夫妻喻君臣,实在是主君与臣属之间,比夫妻之情还要更扑朔迷离啊。”
“女郎——”南烛想要安慰,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郗归轻轻摇了摇头:“潘忠自以为为我考虑,所以迟迟未让潘可的才能被我知晓;高权揣度我的好恶,自以为如此这般拼尽全力、做出牺牲,能让其余北府旧部后人免于猜忌:他们其实都没有真正做到信任我。”
话虽如此,可郗归心里明白,这样的担忧与猜忌,是皇权政治与封建制度延续数百年的惯性,是深深刻在人们心中的集体无意识,绝非一个或某几个人能在短期之内所消除。
而对她而言,掌握一个如此之大,并且还将继续扩张的势力集团,绝对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如臂指使。
夫妻之间唯有两人,尚且充满了张力,有博弈,有得失,有取舍,更何况是面对如此之多的部属呢?
郗归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知道自己会面临许多的私心私欲,许多的利益纠葛,许多的权力制衡。
她只是没有想到,单是信任二字,就已是如此地艰难。
她觉得心累,觉得疲惫,但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她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处理的状况,她不能为此消沉。
于是,短暂的沉默过后,郗归主动开口问道:“宋和过来了吗?”
南烛微微摇了摇头:“城中一片乱象,宋和正在善后。不过,他派了人在渡口候着,一看到船靠岸,便快马加鞭地去了城中送信,想来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