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且先不论,这是大将军府的根基,他们的分田肯定是够的,可轮到佃户、流民户口,差距就显露出来了。因为佃户是本地百姓,所以他们的户籍丁口肯定是正常的,甚至许多佃户,为了能佃耕更多土地,往往都会有两到三名男丁。”
“可流民就不同了,说句不好听的,流民都是外省来的难民,他们的妻儿双亲大多都已经死在逃难路上,许多流民户口,只有孤身一人,了不起的就娶妻成家,也不过二三人。”
“二者对比,就是佃户看似占有6亩地,比流民户口的5亩地,多了整整一亩地的差额,可佃户家中同样也比流民多了近一倍的丁口,换句话来说,就是人均分田上,佃户是远远不如流民的。”
聂宇顿时恍然大悟,他此前光想着户口分田,以及在税赋上进行调整,但却忘了流民和佃户是不同的。
流民大多孑然一身,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虽然现在已有许多流民在基层官吏撮合下,陆续的成家立户,可即便如此,也顶多一户从一口人,变成了两口人。
而佃户们都是本地百姓,一户五六口人是常态,甚至七八口人的也有许多。
换算下来,流民户口基本都能满足人均分田2到3亩,而佃户却人均一亩地都够呛。
如此分田,确实是很不公平了,也就是大部分佃户没仔细算过,而且大将军府削减了曾经的苛政杂捐,也不再动不动叫他们服徭役。
就算服徭役,也是为了村镇修水利,修官道便民,还选的农闲时候,给工钱给粮食。
哪怕有佃户算出了不对,也不会这时候冒出来说什么。
可不说,就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等着后面地盘越来越大,过个一两年时间,那佃户户口的百姓,肯定得出来闹腾。
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秘书阁有什么好办法?”聂宇问道。
“改制!”冯修永说道,“原来的户籍分田,需要废除,但不用把田地收回,而是改户籍分田为人均分田,多的不用退,少的可以由大将军府补上。”
“人均分田多少?”聂宇再问。
冯修永回答:“按照此前伪清治下,赋税沉苛,加上各种徭役杂捐摊派,别说户均5亩田,就是户均6亩田都是不够温饱,交完了沉苛赋税,基本也就不剩下多少余粮。若要温饱有余,还能交的上赋税,至少要人均3到4亩地才可。”
“所以,臣以为可趁着现在地盘壮大,许多土地尚未开垦分田,恢复百姓的人均分田3到4亩。这样既不会让大将军府亏多少,还能解决分田不均的隐患,又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