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乱世人如草芥
战争是残酷的。
希拉镇的多兰第一次确实的意识到自己在书本上所看到的这句话的具体意思。
出生在希拉镇上的多兰.艾尔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当他从米尼西亚王国的国立大学毕业,并回到家乡不久后,年仅三十的他就成为了一名在巴格尼亚王国境内有名的学者,兼诗人。
当王国被推翻,国家要变成共和制的时候,多兰是欢欣鼓舞的。
多兰认真的了解过革命党所说的共和制度,他相信,共和制将带来自由与平等,结束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多兰曾在自己的诗篇中歌颂这一变革,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觉醒的象征,共和可以让知识与智慧不再局限于贵族阶层,而是能够惠及每一个人。
他满心期待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更加公平、自由的时代。
然而,多兰并不清楚,大多数时候,自由其实与免费是同样的。
革命的爆发突然且猛烈,老国王一下子就被赶跑了,预料中的内战并没有爆发,这更让多兰认为共和制的先进性。
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就让多兰感觉到不太妙了。
首先是作为革命的发起者,兼革命党的党首--卡拉先生突然间因为疾病而暴毙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多兰没听说过的人上台,当了议会长。
然后在后面所发生的议会选举,投票区的划分,议员候选人的出现等等一系列事情当中,多兰就渐渐意识到了,王国的旧贵族们正在借皮上台,成为共和国的合法统治者。
很快,就有人站了出来,在共和国的首都——沃特拉德诺伊,掀起了大规模的游行,抗议共和果实被窃取,抗议卡拉先生的死亡,甚至还要罢工,组织革命卫队。
亦如当时他们发起游行、罢市,然后拿起武器冲入王宫,把把国王给赶走那样。
多兰先生本应该也会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当年赶走国王的活动中,他就参与其中,并且还组织起了一队市民弩手,在进攻王宫的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掩护。
但是很不幸,当天他发烧了,病情很重,重到多兰卧床不起,无力参加武装游行。
然后,这一次武装游行并没有像上次那样成功,甚至参与者就在沃特拉德诺伊的大街上,遭到了共和国军队的残酷镇压和屠杀。
没人知道在游行中死了多少人,只是当治愈后的多兰走在游行的大街上时,他依然可以时不时的,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里找到凝固的黑色血痕。
当多兰试图向大街的居民隐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